(十四)加快旅游产业信息化建设。推进“金旅工程”,构建四川统一、规范的信息技术平台,建好旅游信息数据库,组建四川旅游信息专业网络,并与各市、州及主要景区联网,网上发布旅游信息和开展网上服务。旅游、统计部门要适应旅游发展新形势,建立旅游产业发展统计监测体系,搞好旅游统计,为政府决策和社会需要提供数据信息。
(十五)努力培育有知名品牌和有较强核心竞争力的旅行社集团。鼓励支持民营、外资企业参股、控股国有旅行社,吸引国外知名旅行社到我省开办分文机构,参与我省国有旅行社的改组改造,切实推进产权多元化,力争在2004年底前完成国有旅行社改制。按照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加强旅行社的建设与管理,进一步搞好对旅行社从业人员特别是导游的培训,全面提高人员素质和服务质量。
(十六)按国际惯例和国际标准兴办和管理旅游宾馆饭店,吸引国内外知名饭店集团参与我省旅游饭店的经营管理,加快我省旅游饭店集团化和与国际接轨的进程,提高服务质量和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鼓励旅游运输企业按照国家有关要求,积极与其他运输企业和旅行社车队等进行资产重组,组建上规模、上档次的企业集团。
(十七)进一步加大对具有四川深厚文化底蕴和代表各民族特色的旅游商品的开发与创新力度,不断提升四川旅游商品的知名度,扩大市场份额。重点搞好蜀绣、根雕、竹编、民族服饰、旅游食品和文物仿制品等一批特色旅游商品的深度开发,九寨沟、三星堆、大熊猫等重点景区要集中人力、物力在今年内研发出代表景区特色的旅游商品和纪念品,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形成一批游客喜爱的旅游商品和纪念品,做大做强一批旅游商品生产与销售企业,提高旅游商品销售收入在旅游总收入中的比重。
三、加快发展的保障措施
(十八)调整充实省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加强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对全省旅游产业发展的综合协调、监督检查、行政执法、行业管理和指导服务的职能。各地要进一步理顺关系,调整充实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能,切实加强旅游产业发展工作的领导。省级有关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发挥各自职能作用,支持旅游产业做大做强。
(十九)从有利于景区景点的发展和对整个旅游业的带动出发,对景区管理体制进行必要的改革。规模较大、有条件的风景名胜旅游区,按照机构精简、人员精干的原则,设置必需的政府管理机构。没有设立政府管理机构的旅游景区,应尽快建立,以加强对景区实行统一的领导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