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切实做好
当前抗旱工作的紧急通知
(黑政明传[2003]12号)
大兴安岭地区行政公署,各市、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直属单位:
入春以来,我省持续少雨、高温、多风,旱情十分严重。自3月1日至5月20日,全省降水只有28毫米,比历年同期减少50%;平均气温高2.3℃;江河水位下降,目前已有767条中小型河流断流,嫩江、松花江水位低于历史同期水位0.8米至2.96米。全省出现了严重旱灾。截止5月20日,全省农田干旱面积已达448.13万公顷,占农田总面积的47.5%。其中严重干旱面积243.47万公顷,有54.87万公顷已播大田落干,13.33万公顷芽干,毁种面积14.87万公顷,补种面积11.47万公顷;水田渴水面积40.07万公顷,其中灌不上水的有13.53万公顷。由于严重干旱,部分地区农田出苗时间拖后10天左右。全省有200万人、83万头(匹)大牲畜饮水困难,36个城市供水严重不足。据气象部门预报,5月末以前没有较大降水,旱情必将进一步加剧。为了切实做好抗旱工作,努力实现保证农村人畜饮水,保证城镇生产、生活用水,保证水田按时插秧,保证旱田全苗的目标,现紧急通知如下:
一、切实解决农村人畜饮水困难,保障城乡供水安全。各地要按照《黑龙江省2003年抗旱行动计划》的要求,科学配置水资源。严重缺水地区,在水量安排上要统筹考虑,科学规划,按照“先生活、后生产”的原则,优先保证城乡人民生活用水。重点市、县要落实应急供水预案,确保城镇不发生水荒。工业用水要把节水放在突出位置,限制高耗水、高污染的企业生产,保证低耗水、低污染、效益好的企业用水。要通过技术改造,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要采取有效措施,抓紧实施已下达的农村饮水解困计划,组织专业打井工程队,尽快进入缺水地区增打人畜饮水井,完善配套措施,保证人畜饮水安全。同时多打饮灌结合井,一井多用,缓解人畜饮水和抗旱用水困难。
二、加强水源工程建设,确保水田插秧用水。要突出重点,采取得力措施,努力扩大水源,千方百计保证水田泡田插秧。江河提水的水田,要增加泵站,清淤引灌,延长进水管线,实施二级提水,增加提水量,扩大灌溉面积。鼓励和支持农民增加投入,增打水田补水井,扩大水源。要合理调水、管水。对蓄水不足,但有补水条件的水库,要采取有效措施补库增容。对有发电能力但灌溉任务较重的水库,要有计划地控制发电泄水量,保证水田泡田用水。要大力推行水田旱整地技术、泡田插秧一茬水连续作业及循环用水技术、浅深浅节水灌溉技术等,做到节约用水和科学用水。要切实加强田间管理,防止插后干。
三、采取综合措施,确保旱田全苗。旱情特别严重且没有结束春播的地方,要全面推行催芽坐水种,尽快结束春耕生产,做到种满种严。大田播完的地方,要全面查田,因灾施策。要开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电井、泵站、提水站,扩大供水能力,保证旱区抗旱用水需求。要抓紧组织力量,抢打机电井,提高抗旱能力。要组织一切人畜和机械力量,利用各种运水工具,进行人工浇灌。旱情严重的地方,要突出抗旱重点,在水源调度上优先保证种子田、高值高效经济作物、大豆振兴计划示范田、科技示范园区和订单农业的灌溉用水。要坚持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耕作措施相结合,不断扩大“旱地龙”保湿剂的应用面积,促进秧苗根系发育,减少叶片蒸腾,增强抗旱性。要加强田间管理,切实搞好铲前深松和铲前趟一犁,放寒增温,减少土壤水分蒸发。要积极采取化肥湿施、液体施肥等办法补充土壤水分,促进作物根系生长,增强秧苗对深层土壤水分的吸收能力。对需要毁补种的芽干、粉籽地块,要坚持高标准、高质量,做到“毁一亩成一亩,毁一亩保一亩”。要备足晚田种子,种植粘玉米、青贮玉米等,把损失降到最低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