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明确目标,突出重点
到“十五”末,全省主要农产品基本实现无公害标准化生产,蔬菜、水果、食用菌、畜产品、水产品等鲜活农产品生产基地质量安全水平达到国家标准,大中城市的批发市场、大型农贸市场和连锁超市抽检合格率达到95%以上,努力把我省建成京津无公害、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和我国重要的农产品出口基地,加快实现由农产品数量大省向质量强省的转变。全省使用绿色食品标志产品数量“十五”末增加到200个以上,产品和原料种植(养殖)面积达到300万亩,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100个、示范园区15个,产品总量达到100万吨,年销售额达到50亿元,力争进入全国先进行列。到2010年,全省绿色食品标志产品达到500个以上,产品和原料种植(养殖)面积达到500万亩,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200个,产品总量达到200万吨,年销售额达到100亿元以上。
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重点是认真落实农业部“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和省政府“菜篮子”放心工程实施方案,围绕产前、产中、产后关键环节,推进“从田间到餐桌”全过程质量安全控制,着力解决蔬菜、水果、畜禽产品、水产品中有害物质超标,农产品产地环境污染,畜禽饲养过程中药物滥用和动物疫病问题。绿色食品开发要重点抓好四个领域:一是以无公害农产品基地为基础,按照绿色食品标准实施标准化生产和规范化管理,提高产品质量水平,并积极发动组织认证成为绿色食品。二是按照国家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重点将纳入国家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计划中的蔬菜、小麦、果品、牛奶、肉羊、肉牛等优势农产品开发成绿色食品。三是开发优质瘦肉型猪、薯类、蛋鸡、葡萄、鲜桃、核桃、优质柿、梨、枣、板栗、仁用杏、水产品等特色农产品。四是引导、扶持国家和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大绿色食品开发力度。
三、抓住关键,强化措施
(一)加强生产管理。搞好产地环境评价认定,净化产地环境,从源头上把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关。2003年,全省蔬菜环境评价800万亩,基本覆盖主产区;完成1200万亩果品、500个养殖小区、140个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30个屠宰加工龙头企业、110万亩水面的产地环境评价认定。2004年,全部完成果品、畜产品、水产品环境评价认定。对环评认定区域实行动态管理,对由于管理不善造成污染超标的,吊销资质认定证书,并强制退出生产。加强农业投入品的监督管理,严格查处违规生产、销售、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农药、兽药、饲料添加剂和制售假冒伪劣农业投入品的行为。加大无公害技术标准和操作规程的实施力度,全面推行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大力发展设施生产,扩大以日光温室为重点的设施蔬菜、果品生产规模,抓好张家口、承德地区舍饲养殖,加快养殖小区的发展步伐,发展工厂化水产养殖。
(二)搞好基地建设。实施《河北省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3—2007年)》,建设标准化生产综合示范区和出口基地,统一标准,统一规程,统一品牌,统一销售,推动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的规模化发展。重点抓好藁城、定州、永清、永年4个国家级和徐水、昌黎、青县等54个省级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启动建设泊头、辛集、顺平、怀来等65个果品示范基地;启动建设200个畜牧示范小区、50个规模养殖示范企业;启动建设10个水产示范区、20万亩水面。鼓励绿色食品加工企业通过定向投入、定向服务、定向收购、订单农业等方式,建设稳定的原料基地。加强绿色食品产业化示范基地项目建设,以点带面,扩大全省绿色食品产业的规模。要规范绿色食品生产基地的生产和管理,大胆探索创新,引导鼓励农户、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与加工企业形成稳定的利益联结关系,切实落实全程质量控制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