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条 项目负责人因工作调动等原因更换科研管理及财务管理部门,须经调出、调入单位和上级主管部门同意并签署意见,并报北京市财政局备案。
第三十三条 项目完成后,项目负责人应会同项目承担单位的财务人员清理历年收支帐目,如实编制经费决算表,接受上级主管部门的检查。
第三十四条 社会科学事业单位应制定相应的项目年度检查制度,督查跨年度项目的进度、质量和经费使用情况。年度检查情况应书面上报北京市财政局备案。项目承担单位和项目负责人须积极配合年度检查,如实反映情况,提供有关资料。
第三十五条 社会科学事业单位应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对课题实行全额预算管理,建立课题制。
第三十六条 社会科学事业单位应建立健全课题制经费支出预算体系,严格按照部门预算的规定合理编制课题研究费和计划管理费支出预算,并报北京市财政局核定。
第三十七条 经批准的课题经费预算必须严格执行。由于课题研究目标或主要研究内容调整,以及不可抗力造成意外损失等原因,对课题经费预算造成较大影响时,必须按规定的程序报批后,才可对经费预算进行调整。
第三十八条 项目完成后,项目单位要及时组织验收和总结,并将项目完成情况报主管部门和北京市财政局。北京市财政局根据实际情况,对财政资金安排的部分项目实行绩效考评制度,并将绩效考评的结果作为以后年度审批立项和安排资金的参考依据。
第七章 财务监督
第三十九条 社会科学事业单位应加强内部财务监督工作:
(一)加强对原始凭证的审核和监督工作;
(二)加强对财务收支的监督工作;
(三)加强对单位预算、财务计划、业务计划执行情况的监督工作。
第四十条 北京市财政局严格履行外部监督职责,切实做好事业单位财务监督工作。监督的重点是:社会科学事业单位依法设账情况;财务会计报告的真实、完整情况;预算编制、执行情况;收支管理的规范、合法情况;国有资产的使用情况等。 社会科学事业单位应根据加强财务监督的要求,如实提供有关情况,自觉接受外部监督,对监督部门提出的意见,要认真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