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加大体制改革力度,为经济增长不断注入新的活力。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继续大力调整国有经济的布局和结构,抓大放小,优进劣退,重点调整好地方国有大型工业企业和大型商贸企业,整合资源向优势产业、优势企业、优秀企业家集中,加快国有资本从一般竞争性领域退出步伐。以产权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为核心,加快公司制改造,形成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深化企业内部改革,加强现代企业管理。围绕汽车、钢铁、工程机械、电子信息等重点领域,推进联合重组,集中力量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今年争取20个大企业、大集团营业收入超百亿元。进一步放开搞活国有中小企业。积极稳妥地搞好企业关闭破产工作,力争两年内使全省重点地区和电子、轻工、机械、化工、纺织丝绸等重点行业的主要困难企业通过实施破产,规范有序地退出市场。按照国家总体部署,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健全国有资产管理机构。
促进个体私营经济更快发展。按照“六放”的要求,认真落实促进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营造更为宽松的政策环境和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促使个体私营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进一步提高其对经济增长和安排就业的贡献份额。支持民营企业做大做强,培育规模型、外向型、科技型和品牌型重点民营企业。加快建立健全中小企业担保体系、融资体系和社会化服务体系,为中小企业更好发展提供服务。
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积极发展产权、资本、土地、技术、信息、人才等现代要素市场,创造各类市场主体平等取得生产要素的环境,促进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加强对重点商品、重点市场、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重点违法行为的执法检查,严厉打击制假售假、走私贩私等违法犯罪活动,深入开展各种专项整治工作。加强法规和制度建设,完善社会信用体系,逐步实施企业信用公示制,为建设诚信江苏打好基础。
继续深化价格改革。建立健全科学管理的政府定价机制,发挥政府定价对市场价格总水平的引导作用。完善价格决策听证制度,逐步建立专家咨询制度、定期审价制度。继续推进电价改革,全面实施城乡用电同网同价。深化公用事业价格改革,搞好水价、公交票制等改革,完善全省垃圾处理收费政策。推进教育收费改革,全面推行
教育收费公示制度。改革医药价格管理,制定新的药品价格管理办法。加强对垄断性、强制性收费的整顿,规范收费行为。积极推进依法治价。
(八)把富民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提高人民生活。
千方百计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加强对就业和再就业的宏观调控,促进就业领域多样化、就业方式灵活化和就业机制市场化。广开就业门路,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加快发展社区服务、商贸流通、餐饮、旅游等能较多吸纳劳动力就业的服务行业。引导全社会转变就业观念,大力放手自主创业,在优化创业环境和放宽创业政策上花功夫,促进下岗职工通过临时性、季节性、弹性工作等灵活多样的方式实现就业。加强劳动力市场建设,依法加强劳动用工管理,完善劳动合同制度、劳动监察和劳动争议处理机制,完善就业培训和服务体系。做好高校毕业生和军转干部就业创业的指导、服务工作。
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做好“两个确保”和“三条保障线”衔接工作。继续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失业保险制度,依法扩大社会保险实施范围。加强各类企业的参保工作,养老、失业保险争取做到全覆盖。增加各级财政对“两个确保”和“低保”的投入,提高省级社会保障调控能力,研究变现国有资产充实社会保障资金等新的途径。探索建立农村养老、医疗保险制度,积极推行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着力提高农村居民收入。采取各种措施,开辟农民增收的新渠道和新领域。推进农业产业化,增加农产品附加值,支持龙头企业与农产紧密结合,带动农民增收。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健全农村生产、农民生活服务体系,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加快劳动力转移,力争全年新增农村劳务输出50万人。进一步深化和完善农村税费改革,切实减轻农民负担。积极帮助欠发达地区农村居民改善生产生活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