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利用外资方式和领域。把利用外资与国有企业改组改造相结合,支持鼓励国有企业与跨国公司进行并购合作和资源整合。积极创造条件,支持一批具备条件的大企业、大集团或重大项目直接对外发行债券和股票。鼓励外资建立创业投资公司,吸引国外风险资本和产业投资基金,加速催生高新技术产业。加快服务贸易对外开放步伐,使服务业成为全省扩大对外开放的新领域、利用外资的新增长点。积极引导外资投向农业、经营性基础设施和城市公用建设领域。进一步扩大间接利用外资规模,积极争取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提供的优惠贷款。
提升开发区建设水平。围绕“创新体制、提升功能、注重特色”的要求,创造优良的基础设施环境、体制环境、服务环境、产业配套环境和人居环境,在构筑投资环境体系上全面与国际接轨。各类开发区应根据自身特点,发挥各自优势,明确产业发展方向和招商引资重点,形成主题鲜明、规模集聚、成龙配套的特色产业群,进一步发挥辐射带动功能。
(六)加强分类指导,有效促进区域经济共同发展。
加快苏北地区的工业化步伐。苏北发展的根本是立足优势产业和优势资源,加快工业化进程。继续抓好财政、产业、科技、劳动力“四项转移”,加大对苏北的扶持力度。加强南北对口挂钩市县产业对接,组织苏南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源加工型产业向苏北有序转移。鼓励苏南企业通过多种形式与苏北企业合作。积极引导苏南外商投资企业到苏北兴办二级企业。推动苏北地区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和经济发达地区转移,南北挂钩对口市县着力组织好劳动力向苏南流动转移。发挥促进苏北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资金的作用,搞好苏北农村劳动力就业培训。充分发挥苏北农业科技成果推广专项资金的作用,积极支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技术转移,推动科技成果到苏北落户。
加快苏中与苏南的一体化步伐。以沿江两岸开发为重点,走高起点开发道路,坚持开放型开发与保护型开发相结合,有序开发与重点开发相结合,抓紧制订沿江开发的总体规划,优化沿江生产力布局。当前要充分利用岸线资源,注重提高投资强度,鼓励国内外大企业、大集团进行开发,建设一批大运输量、大用水量、大吞吐量的重大项目。实施苏南苏中“三个联动”,联动发展沿江产业、联动开发产业园区、联动建设基础设施。鼓励实行点对点开发,扩大苏南沿江实力较强的开发区权限,增强跨江开发能力。加快跨江大桥、沿江公路、电力设施、市政公用等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搞好港口建设,特别要加快太仓港的建设和经营。
加快苏南经济的国际化步伐。重点建设电子信息、新材料和重化工“三大高新技术产业带”。以国际经济结构调整为契机,把产业结构调整建立在国际化的平台上,依托跨国公司的产业转移,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逐步从加工组装型转向生产制造型,从贴牌经营转向自立经营,同时引导跨国公司建立区域性总部、运行中心、研发中心、采购中心、销售配送中心等,加快进入全球品牌的产业供应链,进而向高端攀升,更加积极地参与国际经济的分工和合作,从整体上增强国际竞争能力。
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统筹城乡发展,围绕个性特色和功能开发两个重点,加强中心城市的规划、建设与管理,推进城市的现代化建设。振兴县域经济,集中力量搞好县城和中心镇建设,以优势产业为龙头,发展产业链,形成特色产业的集聚。加快实施南京、苏锡常、徐州三大都市圈发展规划,积极推进跨区域的供水、供气项目建设,促进区域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尽快启动以特大城市为核心的一小时都市圈快速通道建设。加快融入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与上海、浙江在区域大交通体系、大旅游、生态环境治理、天然气利用、信息资源共享等方面进行合作,与上海世博会进行对接。积极参与西部大开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