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下达2003年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

  2003年全省计划调控的主要预期目标是:
  (1)经济增长: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0%以上;
  (2)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左右,新增城镇就业岗位80万个以上;
  (3)通货:居民消费价格水平上涨1%;
  (4)国际收支: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2%。
  其他配套指标是: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实际利用外资总额增长10%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5%,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以内。
  三、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
  实现2003年计划调控的预期目标,必须切实抓好关系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九个方面的主要任务:
  (一)全面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把“三农”列入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
  全年农业增加值增长3.5%,安排粮食产量2800万吨,棉花40万吨,油料240万吨。
  推进种植业结构调整。按照区域化、优质化和产业化的方向,进一步调整种植业结构,大力发展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加快培育一批优势主导产业和优质名牌农产品。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检验检测体系和认证体系,推进农产品全程质量控制,加快建设无公害农产品基地。积极发展外向型农业,形成一批农产品出口加工基地。
  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继续支持140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重点培育30家销售收入10亿元、带动农户1万户、产品出口占30%的重量级龙头企业。鼓励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围绕主导产品形成产业链,提高核心竞争力。省级重点龙头企业全年实现销售收入、利税、利润分别增长15%以上。重量级龙头企业争取实现销售收入、利税和利润分别增长20%以上。强化龙头企业与农业基地的利益联结机制,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
  加大对农业的投入。继续抓好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全年总投资35.5亿元。组织实施好中低产田改造和滩涂开发,抓好农村公路等级化改造、河道清淤、灌区改造、节水灌溉、防护林工程等农林项目建设。确保财政支农资金安排实现“两个高于”,农村改水和草危房改造要取得明显成效。深入实施农业品种、技术和知识更新三项工程,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引导民间资本、工商资本和外商资本开发农业,重点发展农产品加工、发展海洋经济,开发深加工、精加工项目。
  (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着力优化产业结构。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全年工业增加值增长12%。
  全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加快建设新一代宽带基础传输网络和覆盖全省的宽带综合数据网,构筑与全国及国际通信网络接轨的基础信息平台。以电子政务为龙头,突出抓好宏观经济管理、金融财税、社会保障等17个重点应用系统工程,建设人口、企业等4个重点资源数据库。加快企业信息化进程,扩大电子商务试点,着力推进50强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继续实施“家庭上网”工程,搞好“数字化城市”和信息化示范小区建设。
  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大力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工程和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和环保产业,着力培育高新技术产业群体优势。围绕国家支持的重点领域,集中力量抓好出口加工型、消化吸收型和境外开创型三大类10个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建设和10大高新技术产业化专项。充分发挥国家级和省级企业研发机构的作用,新建10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
  应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精心组织实施一批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工业和技术创新项目,开工建设100个重点项目,确保竣工100个投产项目。全力抓好扬巴一体化、南钢宽中厚板等技术含量较高的重大工业利用外资项目。依托重大项目,加快关键技术的引进吸收和自主开发,提高关键装备制造业的能力和水平,逐步使传统制造业向现代制造业发展。继续压缩淘汰过剩落后和不具备安全设施的生产能力。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