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州市2003年-2010年珠江综合整治实施方案》和《广州市2003年珠江综合整治工作计划》的通知

  (三)在具体任务方面:一是石门、西村和江村水源保护区内一些小河涌没有截污,生活污水、垃圾、水葫芦等对饮用水源保护构成威胁,石门水厂一级保护区内饮食店档等违章建筑问题没有得到彻底杜绝;二是广州造纸有限公司等15家占我市水污染负荷65%以上工业企业的全面达标工作,有一定难度,仍需下大力气才能实现重点水污染源全面达标;三是目前《广州市深入贯彻<广东省珠江三角洲水质保护条例>工作纲要》只安排了花东镇等十多个镇污水处理厂的建设计划,与“2003年底前万人以上城镇要开始规划建设(或分片建设)一座污水处理厂”的要求有较大差距;四是“2003年6月底前搬迁或关闭位于水源保护区、城市和城镇中居民区等人口集中地区的畜禽养殖场”时间紧、任务重,有关区、县级市政府和市有关职能部门要全力以赴。
  五、整治任务与分工
  省政府《珠江整治责任书》下达给我市的具体任务是:保护饮用水源;实现重点水污染源全面达标;实施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和排污许可证制度;2003年底前万人以上城镇开展和完成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规划建设工作,2005年建成运行生活污水处理能力170万吨/日以上,2010年生活污水处理能力280万吨/日以上。现将任务具体分解为:
  (一)调整和完善珠江两岸的整治建设规划。
  按照城市发展规划,根据《珠江整治责任书》的具体要求,坚持规划先行的原则。围绕“珠江”城市景观轴,推进珠江广州河段的岸线利用与滨水地区景观规划,凸现“云山珠水”的城市空间格局,以“治水”为重点,强化珠江作为自然景观轴及人文景观轴的功能和定位,尽快调整和完善珠江广州河段的整治建设规划,加快珠江两岸景观建设规划的编制,为珠江的整治建设和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二)加快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建设。
  加快建设猎德二期、大坦沙三期、西朗和沥滘等四大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设黄埔大沙地、天河(东圃以东)、白云区(黄石路以北)、番禺、花都、增城、从化地区和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等生活污水处理厂、工业污水处理厂及管网(详见附件),到2005年建成运行生活污水处理能力170万吨/日以上,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60%以上,到2010年生活污水处理能力280万吨/日以上,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70%以上。
  2003年底前万人以上城镇开展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规划(建设)工作。
  (三)加快河涌整治建设。
  根据“大变”的计划,结合《珠江整治责任书》的具体要求,编制市内河涌整治规划,加快市内河涌整治建设。2003年年底前完成石井河(黄石路以南)和卫生河综合整治工作;2004年年底前抓好四大污水处理系统范围内的河涌截污和整治工作,重点完成沙河涌、猎德涌、东濠涌、石井河、司马涌和马涌等河涌的沿涌截污和整治工作;2004年年底前完成荔湾湖、流花湖、东山湖和麓湖整治工作;按规划完成河涌两岸违章建筑的清拆,河涌水面和两岸的保洁、绿化工作,使整治后的河涌成为城市生态景观亮点。
  (四)强化工业废水污染源治理。
  重点抓好对电镀、纺织印染、制革、化工、建材、冶炼、造纸和发酵等工业污染的治理;继续深入开展工业废水全面达标排放工作,2005年12月30日前,完成广州造纸有限公司、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广州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粤华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广州市珠江啤酒集团公司、广州恒丰染整有限公司、广东南方制碱有限公司、广州油制气厂、广州威达高实业有限公司、广州广船国际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天心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市永大集团公司、广州肉类联合加工厂、番禺东涌励业漂染有限公司和广州威达高实业有限公司A厂等15家占我市水污染负荷65%以上工业企业的全面达标工作;强化对位于水源保护区内、珠江和流溪河两岸以及目前不能稳定达标的工业企业污水治理力度,全面提高全市工业废水处理率和达标率。建设增城市新塘西洲环保工业园区,吸纳和引导从二级水源保护区内迁出的漂洗厂进园实施清洁生产和集中污染控制。
  贯彻“南拓、东进”战略,新建工业项目应进入工业园区,对排放的污染物进行集中处理,严格执行排污总量控制和排污许可证制度,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
  (五)加大饮用水源水质保护力度。
  2003年6月30日前,将位于我市水源保护区内的畜禽养殖场全部迁离或关闭;2003年10月底前,对经下达限期治理决定后,污水处理逾期仍不达标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实行停产整顿或关闭;进一步清理整顿饮用水源保护区内的违章项目和企业,清理整顿“十五小”企业,限期关闭饮用水源保护区内的电镀、漂洗、造纸和印染等污染严重企业;2005年12月30日前,将位于二级水源保护区内的新塘一带69家漂洗厂全部迁离,准水源保护区内的漂洗厂污染物排放实现所有指标全面稳定达标和符合总量控制要求;2010年,水源保护区内(含一级、二级和准保护区)工业企业实现所有指标全面稳定达标和符合总量控制要求。
  在水源保护区内,禁止审批新建、扩建规模化畜禽养殖企业,严格限制畜禽养殖规模,全面控制农业污染,严密监控饮用水源保护区内水体、土壤中农药和化肥的含量;加快水源保护区和流溪河生态公益林、水土保持林和水源涵养林建设。
  (六)加强河流两岸的生态、景观整治。
  根据珠江两岸的建设规划,高标准整治一河两岸,加大珠江两岸景观工程建设力度,按计划清拆沿岸的“两违”建筑和水上窝棚,整治沿岸的“六乱”现象。2003年8月底前完成沿江两岸的窝棚等违章建筑、露天垃圾堆放场的拆除、清理和复绿工作;加强对珠江广州河段水域水面保洁的管理,按计划进一步扩大珠江广州河段水域的保洁覆盖面;加强船舶垃圾和含油污水处理工作;加强与佛山、东莞、南海、顺德和龙门等周边市县协调,解决跨界水污染问题。
  (七)加强监督管理力度。
  在加大污染治理力度的同时,必须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依法管理,依法监督,切实纠正和制止一切破坏环境的违法行为。加强对建设项目“三同时”和规划环评的监督检查和执法;加强对污染防治设施的监督检查,提高设施运行率和治理效果;加强环境监理队伍和能力建设,建立水污染事故应急处理指挥系统,配备各类水污染事故应急处理装备,提高对水环境污染和破坏事件的快速反应和处理能力。
  在继续推进排污口规范化工作的基础上,安装污水排放计量器和网络监控设备,加强对饮用水源保护区(流溪河、西航道、东江北干流、沙湾水道)、前航道、后航道、广州与佛山交界断面等重点流域和我市约200家工业企业等重点水污染源实施在线监测和监控,并形成在线监测和监控网络。
  具体任务分工见附件。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珠江综合整治的组织领导。
  为加强整治工作的组织领导,确保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建立“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全方位协调,环保局长全过程跟进,统一监督管理,有关部门负责人积极主动配合”的领导工作机制。
  成立以市政府分管环保工作的许瑞生副市长为组长,市政府常敏副秘书长为副组长,市政府办公厅、市委宣传部、市创建办、市共建文明珠江办、市建委、计委、经委、交委、财政局、环保局、公安局、法制办、市政园林局、规划局、环卫局、国土房管局、水利局、工商局、林业局、农业局、商业局、城管支队、广州海事局和广州港务局等24个职能部门及10个区、2个县级市、2个管委会有关领导为组员的“广州市珠江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协调整治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广州市珠江综合整治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珠江综合整治的指导、组织、督办和协调等日常工作及对口省政府“珠办”的业务工作,办公室设在环保局。


第 [1] [2] [3] [4] [5] [6] 页 共[7]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