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加强体育人才的教育与培养。县级以上体育部门要从实际出发开展业余训练,并有经费保障。业余训练要注重选好苗子、打好基础、着眼未来、系统训练、积极提高,做到训练、教育、科研有机结合,使业余训练层次更加合理和完善。加强地级体育运动学校建设,使之真正成为培养后备人才的训练基地,地、县级业余体校要夯实基础,以此形成后备人才培养网络体系,为我省竞技体育水平的提高提供智力、人才支持。改革竞赛体制,办好全省运动会,促进业余训练水平的提高,研究制定符合青少年成才规律和训练规律的竞赛制度,为他们提供参加全省、全国乃至国际比赛的机会。对输送优秀后备人才做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不断提高训练效益和人才成功率。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关心支持运动员的退役安置工作,体育、财政、教育、人事、劳动保障等部门要建立健全和研究制定符合我省实际的非职业化运动队运动员的退役安置政策和伤残保险制度,切实解决运动员的后顾之忧。提高有 贡献的运动员、教练员的待遇,鼓励他们继续创造优异成绩。尽快完善鼓励体育战线为国家、为省争光的配套政策和激励机制。
(十)加强运动队伍思想道德作风建设,注重运动队伍的思想文化教育,把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同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时期运动队伍结合起来,大力弘扬“为国争光、无私奉献、科学求实、遵纪守法、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的中华体育精神,反对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坚决杜绝兴奋剂,切实纠正不遵守赛场纪律。扰乱赛场秩序、弄虚作假、以大充小等不正之风。
四、加快体育产业发展,逐步使体育产业成为我省第三产业中新的经济增长点
(十一)发展体育产业对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符合我省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要求,对于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实现我省经济跨越式发展,将会有明显推动作用。
(十二)要把体育产业发展纳入我省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总体规划。体育产业的发展要以体育健身服务为基础,突出高原训练、体育旅游、民族民间体育展演3大特色。积极促进体育旅游上规模、上水平;加快体育中介组织培养,广泛吸引社会投资,积极引导大众消费,培育体育市场,加强规范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