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藏东、藏南高山峡谷地质灾害严重区
本区地处青藏高原东部,主要为“三江”中下游流域及喜马拉雅山南麓。由于该区地形切割较大,山商谷深,新构造运动强烈,地震活跃,降水量丰富,易于形成地质灾害。特别是帕隆藏布流域更是地质灾害的博物馆,著名的古乡沟冰川泥石流、培龙沟泥石流、102滑坡、东久滑坡群、易贡巨型山体崩塌滑坡等规模巨大的灾害都发生在该区域,均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基于对多因素综合分析,该地区仍是今年预防的重点,灾害类型以崩塌、滑坡及泥石流为主。主要包括以下主要区段:
①川藏公路沿线及其支线
102~108道班极严重区
属川藏公路地质灾害极严重区段,位于波密县、林芝县境内的原102~108道班之间。以滑坡、泥石流灾害为主,其次为崩塌。分布有泥石流沟21条,密度0.35条/公里,大规模泥石流沟有11条,1983年培龙沟内因特大规模冰雪崩塌,导致1983~1985年连续三年均暴发大型泥石流,造成极大损失。该区段发育滑坡20个,分布密度0.33个/公里,大型山崩滑坡14个,以102滑坡最为险峻,所造成的危害也最大。
其中通麦——排龙路段属灾害极为严重区段,因易贡巨型崩塌滑坡所产生的次生洪水灾害强烈冲刷影响,使该区段近20公里路段及通麦大桥被摧毁,在帕隆藏布右岸新形成的崩塌、滑坡达17处之多,新修公路多沿其间修筑,地质灾害及隐患严重。
80~102道班灾害严重区段
分布在波密县境内的原80~87道班与原98~102道班的帕隆藏布沿江路段,前者以雪崩、泥石流、溜砂为主要灾害,每年均有不同规模雪崩发生,泥石流活动亦十分频繁,时常断道阻车。98~102道班间以滑坡、泥石流灾害最为严重,发育泥石流沟10条,分布密度0.25条/公里,典型泥石流沟有赛龙卡、加龙坝沟、索通沟、比通沟等,以索通沟泥石流最为严重。87~98道班之间主要为泥石流、溜砂、水毁和滑坡,分布泥石流沟26条,密度0.236条/公里,以古乡沟、冬茹弄巴沟泥石流灾害最为严重。
冷曲降水型泥石流及崩滑段
八宿县境内川藏公路沿冷曲河长约60公里,有泥石流沟40余条,崩塌极为发育,灾害活动较为强烈。1999、2000年距怒江大桥西3.5公里的冷曲河左岸连续发生滑坡,堵塞河道,破坏公路,阻断交通,造成巨大损失。
西曲降水型泥石流段
芒康县境内川藏公路沿西曲一带长约50公里,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发育,对公路危害较大。2001年4月发生的朱笆笼乡海通沟山体滑坡,使川藏公路交通中断3.5个月。
玉曲(邦达——左贡)降水型泥石流段
有泥石流20余处,崩塌滑坡24处,灾害活动强烈,对交通运输构成威胁。1998年玉曲河流域因特大暴雨曾诱发多处泥石流,给当地人民群众造成了极大的损失。
易贡——通麦大桥严重区段
同样受易贡巨型山体崩塌滑坡形成的天然坝体溃坝洪水的影响,原易贡——通麦公路线荡然无存,易贡——通麦大桥之间因洪水诱发的崩塌、滑坡达13处之多,虽经抢修已通车,但新修筑公路均穿越其上,今年汛期,该路段仍将存在较严重的地质灾害隐患。
②其它区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