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各级教育部门和体育部门要进一步密切合作,按照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认真实施《
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不断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实施面和达标率;积极创建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组织开展各类课余体育竞赛活动,使青少年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为培养体育后备人才打基础。各级要逐年增加对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的投入,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使全省各类学校的体育场馆建设有明显改善,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学校现有体育活动场地被侵占或改变用途。
(六)持续发展城市社区体育。城市社区建设是城市化的基础工程,城市社区体育是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各级政府要按照中央文明委等部门关于科教、文体、法律、卫生“四进社区”的要求,组织民政、体育、国土资源、建设、环保。规划等部门,共同负责,各司其职,合理规划,严格管理,制定好城市公共体育用地定额标准,努力建设和开辟更多面向广大群众的各类体育活动中心、体育场馆、健身站等公益性体育场所,方便群众健身活动。各级、各部门。各单位和农村乡镇都要创造条件,巩固阵地,健全组织,积极开展各类体育活动。
(七)坚持政府支持和社会兴办相结合,建设群众性体育服务体系。各级政府要重点支持公益性体育设施建设,群众性体育组织和体育活动以社会兴办为主。鼓励和支持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兴办体育娱乐经营服务实体,引导群众体育消费。公共体育设施必须向社会开放,为群众健身服务,各单位的体育设施也要有计划地向社会开放,努力实现体育资源共享。
三、加强竞技体育工作,进一步提高我省竞技运动水平
(八)坚持全运(全国运动会)战略和奥运战略相结合的工作思路,以人才培养为着眼点,以体育科技和体育教育为保障,加强体育运动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我省竞技体育总体实力。要完善重点项目设置和布局,巩固和发展传统优势项目,加强基础性项目,适度开展投资少、见效快的奥运小项目,调整结构,优化布局,强化特色,突出重点,创品牌项目,出精品人才,走内涵型发展为主的道路,努力完成全运会任务,为完成国家新时期奥运争光计划作贡献。
(九)充分发挥体育科技、体育教育的先导作用。省科技、财政。体育部门要通力协作,大力加强体育科研队伍建设,加大对科研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努力促进体育科研与运动训练的紧密结合,集中力量组织对重点项目和关键技术进行科技攻关,提高运动技术水平的科技含量。省教育和体育部门要按照体教结合的思路,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现有的体育教育资源,优化专业结构,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我省各级体育运动学校的办学质量;努力发展体育教育事业,建设集教学、科研、训练三位一体的高水平体育人才培养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