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体育系统退役运动员、教练员、科研人员、体育院校毕业生等进行体育社会服务的专业速成培训,引导其进入社区和体育社团组织以及其他体育经营活动场所开展体育社会化服务,促成体育人才技术资源和其他资源的优化配置。
——建立体育企业家联谊组织,加强体育部门与体育企业家的沟通,提供各种培训、咨询和服务,提高体育企业家素质,增强市场竞争力。
(四)加大体育产业的科技含量,提高体育产业整体素质和竞争能力。
——在体育产业领域广泛引入信息技术,推进产业信息化、管理信息化,将体育产业引导到依靠科技进步、依靠管理素质提高的轨道上。
——体育科研单位要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合作,面向市场开发体育高科技项目,做好体育科技成果开发、转让、服务和咨询,兴办体育科技经济实体,实现技工贸一体化,为体育产业升级作出示范。
——积极引进高新技术用于发展体育产业,如电脑购票、网上体育咨询服务、体育市场网络管理、体育场馆磁卡管理,提高管理水平。
(五)完善体育产业的法律法规体系,依法管理体育市场,繁荣体育产业。按照“服务与管理并重”的方针,以培育和繁荣体育市场为目的,认真贯彻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和《
山西省体育经营活动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各单项体育项目管理办法,完善体育产业法规体系,在政府网站上公开体育行政管理制度,增加管理透明度,接受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的监督,加强对体育投资者和经营者的服务、指导和监督,保护合法经营,为不同所有制主体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促进体育产业的发展。
(六)更新观念,解放思想,提高发展体育产业的自觉性。发展体育产业的前提在于观念更新和思想解放。为此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加强学习,研究新形势、新问题。要树立改革意识,增强自觉性和主动性,改革体育管理体制和企业事业单位内部机制,各级体育行政部门要转变职能,建立和健全体育产业管理及开发机构,配备专职人员,引进体育产业所需各种人才,尽快组建一支高素质的体育产业经营管理队伍。改革体育产业管理体制,转变体育管理方式,建立体育产业统计指标体系,对体育产业进行宏观研究指导,为各级政府当好参谋,保障体育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