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好全省城市信息化IC卡“一卡多用”试点,逐步实现社会保障“一卡通”、公共交通“一卡通”、银行卡“一卡通”。
(四)社区建设信息化。选择基础较好的居民小区,实施智能化小区示范工程,提供就业、家庭服务、房屋维修、监控报警、水电气数据自动采集、文化娱乐、社区管理、网络教育等服务。
九、大力开发和整合信息网络资源
(一)建设数字吉林网络平台。充分利用现有的通信基础设施,建立起一个基于现代通信技术的区域性Internet交换中心,实施“数字吉林”计划,实现与中国公众多媒体通信网、中国科技信息网及中国教育科研网的互联,使之成为具有先进性、兼容性、综合性的覆盖全省高速、大容量与国际国内互联的窗口,并逐步统一各类数据库接口标准,兼容各类社会性、行业性网络。建设全省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应用平台;建设吉林省CA认证中心、数据中心和数字吉林网络管理中心;建设整合空间地理信息、社会保障、数字图书馆、公共服务等信息系统。
(二)加强对网络资源的整合与管理。有计划地对省内财政性投资的业务范围、网络结构、建设规模相近的信息网络进行整合,逐步实现网络服务业务融合,提高和完善信息网络整体服务功能。对省内新建的信息网络系统,要按照适用、安全、低成本的要求,实行统筹规划和管理,防止盲目开发和重复建设。
(三)建立和完善20个数据库。1.国民经济统计数据库;2.金融信息数据库;3.财税信息数据库;4.企业与产品数据库;5.农副产品数据库;6.工业经济运行和商品流通数据库;7.科教信息数据库;8.公安信息数据库;9.人事、人才、人力资源信息数据库;10.外商投资及进出口业务数据库;11.社会保障数据库;12.医疗卫生数据库;13.法律法规数据库和技术标准数据库;14.国土资源数据库;15.气象、水文资源信息数据库;16.环境保护信息数据库;17.新闻、图书、影视数据库;18.交通旅游信息数据库;19.药品管理信息数据库;20.企业基础信息数据库。
十、加强信息安全
(一)树立信息安全意识。在网络建设、政府上网、企业上网、开发信息资源和广播电视节目安全传输的过程中,要提高信息安全意识,在全社会广泛开展信息安全、计算机安全和防止计算机犯罪的法制教育。
(二)建立信息安全保护和管理体系。进一步明确公安、国家安全、保密、通信等相关部门的信息安全管理职责。逐步完善信息安全监测工作系统。建立信息安全测评认证制度,搞好信息网络及安全产品的测评认证工作。充分发挥省互联网新闻宣传和信息内容安全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的作用,落实好相关部门信息内容安全管理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