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吉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建设的实施意见

  实施“金税”工程,完成全国增值税专用发票计算机稽核网络系统在我省的应用,形成覆盖全国税务机关的计算机网络对增值税专用发票和企业纳税状况严密监控的体系,建设全省统一的地方税和农业税税收计算机应用系统。改造和完善全省地税系统局域网,实现省、市、县三级税务系统广域联网,应用推广和使用新版征管应用软件,推广应用税务公文处理系统,基本建成吉林省地方税收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地方税收征管技术手段现代化。
  (五)劳动和社会保障信息化
  全面实施“金保工程”,按照国家计划,建立省市统一的劳动保障信息网络,建立在职人员、离退休人员、失业人员和用工信息的资源数据库,实现信息的异地交换和共享。建立规范的业务管理体系,实现社会保险登记、缴费、审核、支付等前台业务的计算机处理和规范化管理,实现本地业务处理全过程的电子化、自动化。建立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发行社会保障IC卡,实现社会保障项目的“一卡多用”。
  (六)国土资源与环境管理信息化
  建立土地基础数据库和矿产资源与地质环境基础数据库,建设全省国土资源信息系统,形成省、地、县三级国土资源信息网络,初步实现国土资源调查评价、政务管理和社会服务信息化,重点建设以保护耕地为核心的地政管理、以矿产资源开发为核心的矿政管理、以减灾防灾为核心的地质灾害信息系统和环境地理信息系统。
  加强地理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地理空间信息的标准规范体系,完善各地区基础性地理信息系统建设。建立全省1:1万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建立1:500万、1:25万、1:1万的各级土地管理综合数据库和完成1:1万县级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航空和卫星遥感影像数据库,地名和人口信息数据库,形成土地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和地质灾害信息系统、环境地质信息系统系列电子图库。提供精准农业、测绘、资源调查、环境监测、水利、国防等使用的差分卫星定位服务系统。
  建设覆盖全省的环保信息网络。利用地理信息系统(CIS)数据库,建立各类污染源地理信息系统、环境管理地理信息系统和环境质量监测地理信息系统,建立生态环境卫星遥感决策分析、重点区域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决策支持等系统,实现环保系统业务管理的信息化。
  (七)水资源管理信息化
  重点抓好水资源管理决策支持系统、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系统、水利政务信息系统和防汛抗旱指挥决策支持系统的建设。
  依托公共信息网,建成覆盖全省各市、县的水利信息网络平台。初步建成覆盖全省19条主要江河、90座大、中型水库、300个水文监测站的信息采集站网,偏远地区采用微波通信、卫星通信等方式组建防汛通信专网,与县以上公共信息网连接,实现各类防汛信息及时传递,满足各级领导异地会商和现场指挥等现代化防汛工作需要。
  建设和完善水文水资源数据库、水利空间数据库和基础工情数据库,实现上网运行,提供水资源信息服务。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