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推进重点业务领域信息化建设
(一)农业信息化
1.完善全省农业信息网络。以省农委信息中心为依托,以市、县信息中心为传输节点,形成主要是面向农村、为广大农民服务的综合信息网络。
2.开发农业信息资源。建立农业资源、政策法规、农业科技和农产品产销信息数据库,建设农业和农村综合管理系统、信息服务系统、扶贫信息系统、灾害性气象信息系统、防汛抗旱指挥系统。
3.加强农村信息服务。完善地方农业信息服务法规,规范农业信息市场行为,创建农业行政、事业、企业信息和农业技术标准信息服务新的运行模式,大力推广网上“订单”农业,有步骤地开展农产品电子商务。
4.推进粮食管理信息化。建设全省粮食管理网络平台。建设全省粮食系统计算机广域网及省、市、县粮食局、粮食企业的局域网,形成覆盖全省粮食管理系统和粮食企业的网络系统;不断开发和完善粮食管理软件,建立粮食管理数据库;逐步开展粮食电子商务。抓好粮食电子商务试点,形成与之配套的粮食交易中心、结算中心和配送中心,逐步实现粮食网上交易。
(二)教育信息化
1.在全省普通高校、部分重点中学建立校园计算机网,并与吉林教育网互联,逐步实现全省各级各类教育网络的互联互通。
2.组建一批网上学校和培训机构,中等以上城市建立教育网络平台,初步建成全省现代远程教育网络。
3.充分发挥重点高校网络技术学院的作用,加快培养信息技术高级专业人才;专科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将信息技术应用作为重要的基础课程,培养信息技术实用人才;师范院校开设信息技术教育课程,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知识水平;开展信息化基础知识的普及教育。
(三)科技信息化
加强和完善吉林科技信息网络中心建设,实现与国际互联网、中国科技网接轨,连接全省科技管理部门、科技信息机构、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和大型企业等,形成覆盖全省的多功能、开放式的科技信息网络。
(四)金融、财政、税务信息化
按照现代支付体系的要求,逐步开展网上银行、电子商务、网上结算等新型金融业务,逐步实现资金流、物资流、信息流相互协调运行的现代金融体系。完成银行卡在全国范围内联网通用、一卡多用。建立信贷登记系统和个人信用信息系统,实现全国联网。
实施“金财”工程,建成以覆盖全省各级财政管理部门和财政资金使用部门的信息网络系统为支撑,以预算编制、国库集中收付和宏观经济预测为核心应用的管理系统,实现财政预算编制、审核、批复和绝大部分财政资金集中支付的网络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