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职业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要适应我省经济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和劳动力市场变化的要求,及时调整专业设置,优化专业结构,积极发展面向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专业,增强专业适应性,努力办出特色。要大力加强技术工人尤其是高级技术工人和技师的培养和培训。积极推进课程和教材改革,开发和编写反映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课程和教材。加强职业学校与企业、行业等用人单位的联系,建立职业学校与劳动力市场密切联系的机制。完善教育教学评估体系,把就业率作为衡量职业学校办学水平和效益的一项重要指标。
9.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受教育者的职业能力。职业学校要把教学活动与生产实践、社会服务、技术推广及技术开发紧密结合,把职业能力培养与职业道德培养紧密结合,把学历教育与职业标准要求有机衔接,强化职业技能训练和考核,保证实践教学时间,努力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际动手能力。改善教学条件,加强校内外实验实习基地建设。职业学校要加强与相关企事业单位的共建和合作,利用其设施、设备等条件开展实践教学。职业学校相对集中的地区应建设一批可共享的实验和训练基地。职业学校要逐步实行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相结合、全日制与部分时间制相结合、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相结合,努力办成面向社会的、开放的、多功能的教育和培训中心。要推行学分制等弹性学习制度,为学生半工半读、工学交替、分阶段完成学业等创造条件。加快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积极发展现代远程职业教育,开发职业教育资源库和多媒体教育软件,为受教育者提供优质职业教育资源。
10.以培训农村劳动力和城镇下岗、失业人员为重点,广泛开展各类职业培训。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对农村劳动力的培训和城镇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培训。对承担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培训的职业学校和培训机构,经劳动保障、教育和财政部门审核认定,由政府给予资金补贴。职业学校和培训机构要积极开展长短结合、多种形式、多种层次的教育和培训项目,组织实施对城镇新增劳动力、企业在职职工、农村进城务工和其他社会成员的职业培训,提高其就业和创业的能力。
11.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加强职业教育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建设,逐步完善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网络。积极开展以骨干教师为重点的全员培训,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实践能力和教学水平。加快中等职业学校专任教师的学历达标进程,到2005年全省中等职业学校85%的专任教师达到本科学历,5%以上的专任教师具有硕士学位或同等学历。要努力提高职业学校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专业课、生产实习课指导教师要逐步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广泛吸引和鼓励企事业单位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有特殊技能的人员到职业学校担任专、兼职教师。深化职业学校人事制度改革,推行教师全员聘任制,管理人员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和职务聘任制度。加强职业学校校长培训,逐步实行校长持证上岗制度。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