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交通共建是接轨上海、参与长江三角洲合作与交流的基础。要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强度投入、高效能管理”的要求,加快融入长江三角洲的步伐,逐步实现城际快速轨道、公路、水路、航空、信息网络与上海的全面接轨。2005年完成沪杭高速公路拓宽工程,尽快规划建设杭州江东工业区至上海浦东的沪杭高速公路二通道。加快杭徽高速公路、杭千高速公路和05省道新淳一级公路的建设,打通杭千高速与杭金衢高速和江西景德镇高速公路通道,使杭州在接受上海辐射的同时,增强对安徽、江西的辐射。积极配合省有关部门做好沪杭高速铁路的前期准备工作,力争2010年前建成沪杭高速铁路,形成40分钟城市圈,发挥同城效应。强化京杭运河(杭州段)的航运功能,加快杭甬运河建设,着手规划建设京杭运河(杭州段)第二通道。在实施杭申线与黄浦江接轨的同时,重点规划建设杭芦线,实现与上海芦潮港的接轨,抓紧建设已纳入杭州港总体规划的余杭仁和、崇贤、临平三大港口。争取与省、嘉兴市三方联合开发乍浦港,使杭州直接获得一个出海港口。在积极争取杭州萧山国际机场与浦东国际机场在客运、货运上的联合,进一步完善机场基础设施配套,力争申请批准为一级口岸等方面做好工作,形成接轨上海、贯通全省、连接四邻、便捷畅通的开放式大都市交通网络。
主动配合省里,与上海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探索建设综合性或专门的公共信息交换平台,加快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的联网建设,实现社会信用数据库的资源共享;建设旅游信息资源联网服务系统,开展2010年上海世博会高速网络系统与虚拟展示系统的前期研究,实施地理空间信息系统(GIS)资源开发与合作前期试点,尽快促成两地卫星电视频道相互落地。
9、市场共享是接轨上海、参与长江三角洲合作与交流的重要途径。利用上海这个中国最大的要素市场,发挥杭州体制和机制优势,把上海的资金流、技术流、信息流、商品流引入杭州,使杭州成为上海要素流的重要吸纳地。
制定必要的扶持办法,从上海引进外资银行来杭设办事处,争取内资银行业务总部或地区总部迁入杭州。杭州商业银行要积极争取到上海、江苏设立“窗口”,鼓励杭州非银行金融机构引进和创新金融产品。制定与上海产权交易接轨的相关政策,探索长江三角洲统一的交易法规体系,建立异地投诉维权网络,使杭州产权交易市场成为全省乃至长江三角洲产权交易主要场所。鼓励杭州民营企业收购上海及长江三角洲其他城市国有产权,同时推出一批企业在上海产权交易市场挂牌交易,吸引外地资金参与杭州企业改革。
利用我市人才基础较好的条件,吸引上海高等院校、中科院上海分院及各类科技院所来杭建立科研基地,推动科技孵化和成果市场化、产业化。建立我市企业、科研院所与上海科技市场联系制度,定期交流各类科研成果。各区、县(市)的科技园区要以项目为载体,与上海科研院所建立科技协作关系,把杭州建设成既承接上海辐射、又带动长江三角洲及周边地区科技成果转化的集散地。充分发挥杭州信息产业优势,与上海、南京共同建设信息枢纽及扩散源覆盖长江三角洲的综合信息网,建立长江三角洲信息交互网,健全社会化信息服务管理机制,开展各种信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