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重点办好邕宁高中、武鸣高中、郊区高中,充分挖掘潜力,适度扩大规模,加强管理,提高质量和办学效益,走以内涵发展为主的道路。三所高中以升学预备教育为主,有侧重地为学生升入高一级学校打下坚实的基础,为高等学校输送合格的新生。到2005年,三所高中都办成自治区示范性高中。
3、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切实办好职业技术学校。县郊要努力办好邕宁县第一职业高中、武鸣县第一职业高中、郊区坛洛职业中学,到2005年,这三所职业中学成为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骨干、示范学校。根据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职业学校积极发展以农业为主的专业,走产教结合的路子,把职业学校办成人才培养、科技试验、技术推广、生产示范和经营服务为一体的基地。
4、大力发展农村成人教育,努力办好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加大成人教育为农村经济建设、为农民致富服务的力度。巩固、提高扫除青壮年文盲成果,到2005年,全市青壮年文盲率控制在0.5%以下,各县(郊)都建立职前、职后相互沟通、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相结合的综合性成人教育中心,扩大成人中专班办学点;有80%的乡镇建成单门独院的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并达到二类以上标准,所有行政村建立成人文化技术分校,培训、办班面达100%。全市建设5所自治区级、10所市级示范性成人文化技术学校。
5、建立和完善以职业中学为龙头,以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为骨干、村级分校为基础的三级文化科学技术培训网络。在中学教育中渗透职业技术教育,在县城推行劳动预备制度。“十五”期间,每年完成农民实用技术培训45万人次,其中1万人达到“绿色证书”要求并获得证书,每个农户至少有1人接受培训。85%的青壮年掌握2门以上先进实用技术。
四、主要措施
1、各级政府要把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并采取措施,优先予以保证。市、县(郊)建立由主要领导牵头的,有教育、农业、计划、财政、科技、人事、劳动等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的农村教育综合改革领导小组,成立相应的办事机构,配备素质较高的人员,安排必要的经费,提供必要的条件。实行领导目标责任制,建立和完善各有关部门参加的会议制度,保证有效开展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的各项工作,解决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各级政府要加大统筹力度,加强部门之间配合与合作。使农村教育综合改革落到实处。市、县(区)农村教育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和教育部门,负责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的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宏观管理和指导;计划部门负责农村教育综合改革规划及人才需求规划工作,学校基本建设项目的立项和经费的计划工作;财政部门负责本级政府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经费的计划分配及组织落实;人事部门负责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和学校师资调配工作;劳动部门负责职业技术培训、鉴定和发证工作,负责人才需求预测和就业指导工作,负责推行劳动预备制度工作;科技、农业部门负责指导、协调乡(镇)和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送先进农业科技下乡,协调派出农业科技部门的教授、专家和技术人员以及能工巧匠到学校上课,现场指导示范基地建设和建立示范点。
为了便于组织实施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各县(郊)要制订具体实施方案。根据当地的经济状况,实行分片规划、分类指导、分步实施,先建立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实验乡(镇),在认真总结实验乡(镇)的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充实成功的经验,点上深化。面上扩展,2005年县郊整体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