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加大水利设施建设投入。今年中部地区水利设施建设重点是对部分水库除险加固、完善灌区配套和解决人畜饮水问题。省水务局安排水利建设资金528万元,用于南扶水库、南林水库、牙日渠道等病险水库加固和灌区配套设施建设。省发展与改革厅安排以工代赈资金1500万元,用于琼中营根城文水利工程、五指山红运炮买水利工程、屯昌红花水陂和保亭什来水陂水渠硬化工程等小型水利项目建设。加大中部地区农村人畜饮水工程投入力度,安排以工代赈资金1200万元、国债资金400万元,在中部山区农村建设一批人畜饮水工程,帮助中部山区群众解决饮水困难和饮水卫生问题。抓好保亭毛拉洞水库资产重组工作,争取该工程年内复工建设。
7.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落实中央财政计划投入资金1500万元,续建南渡江定城段防洪、自沙县南叉河县城防洪、五指山市南圣河市区防洪和保亭县保城河县城防洪堤工程。力争在2004年前使定安、五指山、白沙和保亭的县城防洪设施达到20年一遇标准。加大国债资金投入力度,加强中部地区县城基础设施建设,新建保亭、屯昌县城水厂,配套建设定安供水管网工程,提高县城供水能力;争取年内动工建设白沙县城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厂,解决松涛水库上游水源地污染问题。继续安排省级财政基本建设资金,扶持屯昌、定安县城改造扩建主要街道。利用国家小城镇建设资金,实施白沙县牙叉镇小城镇建设试点工程,开展保亭县什玲镇小城镇建设前期准备工作。
8.加大电网、通信网建设力度。投入农网和县城电网改造资金1.7亿元,对中部地区乡村、农场的电网进行改造,使中部地区农村电网改造覆盖面达到95%;改造屯昌、五指山110KV变电站、屯城及保城35KV变电站、白沙打安至南丰110KV线路和南吕至枫木35KV线路,新建七坊35KV输变电工程,提高中部地区县城的供电质量。改扩建中部地区的市话通信设施,扩大通信能力,提高通信质量。计划投入1.3亿元,建设通信管道 153孔公里,敷设光缆1670芯公里,新建基站55个,建设中部地区CDMA三期工程,增加移动电话放号数量 2500户。
三、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9.切实抓好退耕还林工作。今年中部地区要实施退耕还林面积1.73万公顷。其中,五指山市0.347万公顷、琼中县0.433万公顷、白沙县0.267万公顷、保亭县0.233万公顷、定安县0.2万公顷、屯昌县0.253万公顷。中部各市、县要高度重视退耕还林工作,制定详细工作方案和监管措施,认真组织实施,省发展与改革、财政、林业和粮食等部门要确保退耕还林补助资金、粮食按时足额兑现,林木种苗供应按时到位,保证退耕还林任务顺利完成。
10.继续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加强中部自然保护区建设。在琼中、保亭和白沙县继续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8万公顷,做好中部山区16万公顷封山育林区的管护工作。新建南味-湾岭、白马岭、黎母山、鹦哥岭等省级自然保护区,扩建吊罗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申报五指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升级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启动中部山区国家级生态功能保护区项目建设。
11.继续推进文明生态村建设。优先选择乡镇周边的村庄开展文明生态村建设,今年要新建文明生态村230个,其中:定安县60个、屯昌县50个、琼中县40个、白沙县31个、保亭县30个、五指山市19个。扩大中部地区推广农村沼气投资规模,适当提高贫困农户建池补助标准,中部六市、县新建“三联通”沼气池2万户,比上年增长50%。各市、县要做好组织、培训、管理工作,确保沼气池建设质量。
四、加强教育、科技、文化和卫生事业建设,提高群众科学文化素质
12.加快发展基础教育。认真落实《中共海南省委海南省人民政府贯彻<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的实施意见》(琼发[2001]25号),继续组织实施“义务教育工程”,利用国家和省财政教育资金,帮助中部地区改善中小学校舍等基本办学条件。继续实施国债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投入资金2000万元改造危房 5.8万平方米。鼓励社会力量和个人在中部地区兴办各类学校。实施教师继续教育工程,重点培训200名中小学骨干教师,争取教师培训面达到30%。分期举办新任校长任职资格培训班和校长高级研讨班,2003年要保证各办一期。采取对口扶教办法,实施教育“扶弱工程”,加强海口等教育水平较高的市、县与中部地区校际之间在师资、教学和管理等方面的对口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