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建成宝鸡峡渠首加坝加闸、定边供水、三原西郊和神木瑶镇水库工程,加快安康黄石滩、洋县卡房、渭河涧峪和榆林李家梁水库等重点水源工程建设。继续抓好渭河中游、渭洛河下游、三门峡库区移民防洪保安、汉江干流汉中段等重点防洪项目建设,搞好宝鸡冯家山等31个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建好以节水为中心的大型灌区续建配套项目,开工建设延安、安康城市防洪和“引乾济石”调水工程,争取开工“引红济石”调水工程;加大以防治水土流失为重点的小流域综合治理力度。运用国债资金建设一批县际公路、农村公路、农村新能源、农副产品流通设施、农村医疗设施和节水灌溉、中小型水利设施等项目,全面完成38万人饮水项目和84万人饮用高氟水的氟病区改水项目。继续抓好农村电网改造二期工程建设和一期工程的验收工作。在农村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中,要最大限度地吸收农民参加,以增加农民的即期收入。继续搞好以工代赈,加强贫困地区乡村道路、基本农田、小流域治理等建设。
三、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和社会事业
围绕生态环境和基础设施建设等西部开发重点任务,加快我省节水农业、生态农业、旱作农业、防沙治沙、清洁能源、优势资源转化与综合利用等先进适用技术的开发和推广应用及科技能力建设。充分发挥我省科技优势,在信息技术、新材料、医药和现代农业等领域,策划并组织上报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建设项目,努力提高技术集成和成果转化能力,为高技术产业化奠定基础;在航空、现代农业、新材料和光电子等领域,积极筹划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建设项目,争取列入国家计划。
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和造就各级各类适用人才。继续加强基础教育,以发展普通高中教育为重点,扩大办学规模,加强基础设施和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普通高中的发展;继续通过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多方筹资,改善中小学的办学条件,加快贫困地区校舍建设,促进全省基础教育发展。积极发展职业教育和培训。中等职业教育要以培养动手操作的熟练技术人才为目标,改革课程设置,突出实践性教学环节,进一步提高质量;加强各类人员的职业培训,为各类人员的就业创造条件,提高劳动者素质。高等教育,要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为出发点,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办学条件,不断优化科类和专业结构,为扩大招生创造条件。要加快长安区郭杜镇西部大学城建设,力争年底一期工程建成投入使用,同时在西安市再规划2—3个大学园区,并开工建设。进一步推进和完善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鼓励社会团体、企业、开发商等参与高校后勤设施建设。加快西北大学等六所进入国家“211工程”学校二期工程的建设,使其成为我省高层次人才培养、高水平科研成果产出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基地。加强培养适应高新技术发展的生物技术、电子通讯技术、医药、自动化等种类专业和加入WTO后急需的法律、金融、贸易、工商管理和公共管理等方面的人才。全面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更新完善和充实高校教学实验设备,积极建设和完善全省高校校园网工程,在校园内实行网络化教学管理,大力提高教育手段和教育资源的信息化水平。实施16所高校日元贷款的教学实验设备购置工作,积极争取其他利用国外政府贷款购置教学仪器设备项目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