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针对“非典”对微观经济的影响,加强对企业的分类指导,努力增强企业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一是积极调整产品和市场结构,努力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引导和组织企业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保质、保量并及时地做好与防治“非典”相关药品、防护用品、消毒液和部分保健食品的生产;受“非典”影响较小的机械、电子、建材、冶金和石化等行业,要重视生产要素的协调,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加快推进技术进步,抢抓机遇,继续保持良好的增长势头,为全省经济保持快速发展做出积极贡献;对遭受较大影响的纺织、服装、饮料等行业,要迎难而上,主动研究应对措施,调整产品结构和产品方向,积极开拓新的市场,努力减少“非典”带来的损失。
二是强化企业信用建设,积极推广和采用现代营销方式,加快推进企业信息化。以“非典”给传统经营方式带来困难为契机,切实加强企业信用管理,健全企业信用信息网络体系,狠抓产品质量管理,树立企业诚实守信的良好形象。加快推进企业管理的信息化,提高企业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积极采用网上产品展示、电子商务等新型交易方式,健全销售网络,降低交易成本,努力提高履约和成交率。
三是进一步深化企业改革,完善企业的经营机制,强身健体,炼好内功。尤其是国有和集体企业要加快推进产权多元化改造,建立健全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增强企业的内在活力。各类企业都要进一步加强内部经营管理制度建设,完善经营和决策机制,增强企业对市场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
(三)积极扶持困难行业和企业,加强管理与服务,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一是对餐饮、旅店、旅游业、集贸市场、娱乐业、民航、公路水路客运业及商贸业等受“非典”影响较大的服务性行业,实行减免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及税收优惠政策等扶持措施,切实减轻这些行业和企业的负担,保持其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
二是进一步搞好对企业的服务。各级政府部门都要进一步转变职能,转变作风,增强主动服务意识,深化审批制度改革,提高办事效率。要健全和畅通企业反映情况的渠道,及时协调解决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努力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三是维护正常的生产和生活秩序。要加强对经济运行的预期分析和跟踪监测,建立受影响严重的行业和地区的信息监测和上报制度,及时向企业提供相关信息,加强指导。进一步做好粮食、棉花、食盐等重要商品的供给和安全保障工作,加强综合协调平衡,及时组织相关商品的生产和调运,严格价格监管,采取有力措施,确保重点物资和生活必需品的运输畅通和组织供应。电信、电力、交通枢纽、城市煤气、自来水,以及银行结算、证券交易等重要部门或企业要确保正常运转。
第 [1] [2] [3] [4] 页 共[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