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非典型肺炎的传播途径是什么
非典型肺炎的传染源是该病患者,传播途径主要是近距离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近距离飞沫是指说话、咳嗽、打喷嚏时溅出的唾液微沫,一般在1米以内即会沉降。
三、什么是与非典型肺炎患者密切接触
与非典型肺炎患者密切接触是指照顾非典型肺炎患者、与患者共同生活或者曾经直接接触患者的排泄物和体液。非典型肺炎密切接触者具体是指与患者共同生活的家属和参与诊疗工作的医护人员。
四、非典型肺炎的潜伏期有多久
非典型肺炎的潜伏期为2—12天,通常为4—5天。
五、非典型肺炎有什么症状
非典型肺炎最早出现的症状是发热,体温往往在38℃以上,体温持续不降低。部分患者怕冷、头痛、全身酸痛和乏力,部分患者有腹泻。3—4天后出现咳嗽,多数患者咳嗽无痰(干咳)或少痰,部分患者呼吸急促(气促)。大部分患者病情较轻,经过积极治疗后症状逐渐好转。少数患者病情较重,发病后7—10天开始症状加重,发展成呼吸衰竭。
六、怎么对非典型肺炎病人或疑似病人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村委会、村民小组对外来人员和打工返乡人员要及时进行健康登记,并对其健康状况跟踪观察,同时,密切关注本村所有村民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非典型肺炎病人和疑似病人。
村委会、村民小组、村医、村民发现有疑似症状的患者,以及村民怀疑自己有疑似症状,要立即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向当地乡镇政府和卫生院和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防疫站)报告。
在卫生部门的医务人员到达前,村委会要对发现的可疑病人就地隔离控制,不要让其到处走动。
经卫生部门派医务人员确诊为疑似病人后,应迅速由卫生部门派专门的交通工具、专门的人员护送到当地县定点医院留观室或隔离病区接受隔离观察、治疗,并进一步确诊。
七、怀疑自己患病时应该怎么办
出现发热,特别是高于38℃时,均应及时到就近医院发热门诊就诊,若确诊为非典型肺炎病人或疑似病人,对与患者密切接触的人员必须隔离观察,患者由就诊医院按规定转送县及县以上定点医院治疗。
八、如何预防非典型肺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