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海南省农村扶贫开发规划(2003—2005年)的通知

  完成“八七”扶贫攻坚计划是扶贫工作的阶段性胜利,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扶贫工作将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历史任务。由于历史、自然条件等诸多方面的原因,我省的扶贫工作任务还十分繁重。目前,全省还有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市、县5个,省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市、县6个,贫困市、县占全省市、县总数的57.9%;贫困行政村有720个,占全省行政村总数的27.2%。全省农村仍有61万低收入人口,占全省农村人口的10.8%,其中未解决温饱人口7.3万人。我省界定的农村贫困人口解决温饱的标准为户人均800元,部分刚解决温饱的低收入人口还不稳。
  贫困地区的经济基础还比较脆弱,经济发展速度还很缓慢。贫困原因主要有:
  基础设施落后,自然条件差。由于我省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起步较晚,部分农村不通路、不通电、饮水困难的状况仍然存在,剩下未解决温饱和低收入的人口大都集中在山区、火山石和干旱地区,这些地区石头多,耕地少,水源缺乏,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弱;位于我省中南部的6个县和五指山、三亚、东方市人口250万,其中少数民族人口136万,是我省少数民族的主要聚居地,经济发展速度仍十分缓慢。海南是自然灾害多发地。台风入侵海南的季节长达7个月,平均每年影响海南的台风有6至7次,台风袭击时,洪水泛滥成灾,农作物被摧残,农民减少收入。每年长达3个月的春旱气候干燥,蒸发量大,造成农作物减产或失收。此外,还有“清明风”、“寒露风”等气候,对农作物都有较大的影响。受自然灾害的影响,我省每年都有数量不等的已脱贫的人口返贫。科技、文化、教育落后。由于历史的原因,贫困地区的科技、文化、教育事业发展比较慢,农民的思想还比较保守,“等、靠”的思想较严重,积累扩大再生产的观念淡薄。由于缺乏技术和管理能力,存在着粗耕粗种,重种轻管甚至只种不管现象,造成广种薄收或无收获。我省地方财政困难,对贫困地区的投入有限。
  二、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总揽全局,认真贯彻十六大精神,落实《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以及《中共海南省委、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的意见》,在新阶段扶贫开发中坚持与时俱进,按照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动力,努力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提高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推动全省贫困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卫生和科技的全面发展。
  三、扶贫开发的重点对象和重点区域


第 [1] [2] [3] [4] [5] 页 共[6]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