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大胆探索,勇于创新。注重城市基层管理与服务机制创新,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理顺各种关系,健全社区组织,明确各自职责,完善各项制度,规范工作程序,改进社区管理和服务,使活动具有鲜明特色。
(三)以点带面,分步推进。以市区为重点,以基础工作较好的街道、社区为先导,逐步向其他区县和地区推进。注意总结推广示范单位典型经验,充分发挥示范典型的引导、带动和辐射作用,推动社区建设的普及和深化。
三、社区建设示范区、街的基本标准
(一)组织健全,领导重视程度高。区、街党政领导推动社区建设工作有思路、有招法,有活动实施计划;一把手亲自负责,各部门齐抓共管;社区建设纳入本地区社会经济发展计划,并稳步实施。社区党建工作坚强有力,社区理论研究扎实深入。形成党政领导亲自抓、民政部门牵头、有关部门配合、社区居委会主办、社会力量支持、群众广泛参与的社区建设运行机制。
(二)队伍精良,社区班子素质好。有一支年轻化、知识化、能力强、热心于社区建设的工作者队伍;社区志愿者服务队伍稳定,社区中介社团组织发挥作用,形成与驻区单位资源共享、事务共办、文明共建的氛围。
(三)依靠群众,居民自治意识强。社区居委会选举制度健全;居民对社区认同感强,参与社区事务决策与管理程度高;社区居民代表会议或社区协商议事会议发挥作用;实行民主管理、居务公开、群众监督,形成社区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格局。
(四)加大投入,社区服务管理力度大。按照市创建文明社区“五个一”(一个社区服务中心、一个社区文体中心、一个社区规范化集贸市场、一所社区市民总校、一个社区广场花园)标准,不断加强社区思想文化阵地硬件设施建设。切实改善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的生活待遇、工作条件;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精神面貌好,工作热情高;发挥社区服务龙头作用,实现管理、监督、协调和服务一体化。
(五)全面推进,街道、社区面貌变化快。具有创新意识,信息化程度高,宣传手段多样、普及深入,发挥便民、利民的作用。实现社区服务、社区文化、社区卫生、社区治安、社区环境全面发展,成效显著。
(六)实事求是,重点突出特色新。社区建设示范街道和示范社区的自查、验收工作扎实有效,无弄虚作假行为,群众认可率高,有效投诉率在1%以内,区、街道所属被评为三星级以上社区达到或超过50%,党政班子领导有力,社会管理有序,各方面广泛参与,活动开展具有鲜明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