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调解委员会应当建立对人民调解员工作实绩和遵守职业道德、工作纪律情况的年度考核制度。年度考核结果,应当报所在地的区(县)司法局备案。区(县)司法局对有突出事迹或者显著贡献的人民调解员,应当定期或者适时给予表彰奖励。
第八条 本规定由北京市司法局基层处负责解释。
第九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附件三: 关于人民调解员业务等级评定的规定(试行)
第一条 为进一步推进全市人民调解工作的开展,促进人民调解工作的规范化建设,提高人民调解员的素质,根据司法部《
人民调解工作若干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评定条件
(一)一级人民调解员评定条件
1、一般应有5年以上的人民调解工作经历,并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高的业务水平,可以对一地区的重大疑难纠纷和一时期的重点问题及带有普遍性的热点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指导性意见。
2、对调解工作能够积极主动思考,开展工作具有预见性和计划性。
3、应能着眼于调解工作的“预防”属性,认识民间纠纷产生演变发展的规律,对纠纷产生的一般原因,如何有效防止矛盾激化以及化解各类矛盾所涉及的法律依据、政策等有一定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4、在调解工作中应能够勇于开拓,大胆实践,不断创新,在防止矛盾激化、调处重大疑难纠纷或群体性纠纷中有突出事迹。
具备以上1并且2、3、4条其中之一者可参加一级人民调解员评定。
法学专家、离退休法官和检察官、律师、仲裁员可不受上述条件限制,直接被评为一级人民调解员。
(二)二级人民调解员评定条件
1、从事人民调解工作3-5年,累计调解民间纠纷50件以上,处理防止矛盾激化案件不少于20件(次)。
2、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和政策水平,有调处重大疑难纠纷的实际经验。
3、一般应在调委会担任主任职务或是主要业务骨干,可以带领和动员调委会其他成员开展民间纠纷调解工作,有一定的组织和协调能力,能够顺利完成上级交办的各项任务。
(三)三级人民调解员评定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