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重点领域
农产品加工业必须适应我省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方向和重点,以果品加工业和畜产品加工业为重点,进而带动蔬菜、粮、油、茶叶、中药材等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
(一)果品加工:以苹果加工为主,同时积极开发梨、猕猴桃、枣等果品的深加工,满足市场需求,扩大出口创汇。合理布局加工企业,深化加工层次。建立加工专用果生产基地,提高浓缩苹果汁和其他果品加工品的质量。做好鲜果上市前的分级、清洗、打蜡、包装,生产无污染的绿色果品,搞好各种水果饮料、果酒、果醋、果酱、果脯等系列产品开发。
(二)畜产品加工:以开发液态奶、冷却肉、分割肉为突破口,以开发乳制品、肉制品为重点,发展奶类、肉类加工。蛋类要积极发展蛋粉等鸡蛋深加工系列产品以及无公害鲜蛋和各种营养蛋。积极开发牛、羊等皮毛深加工制品。
(三)蔬菜加工:按照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积极发展有机蔬菜和绿色蔬菜产品加工,大力推广净菜上市,发展脱水蔬菜、冷冻菜、保鲜菜等加工。
(四)粮、油加工:以小麦、玉米、薯类、豆类、水稻的深加工为主,积极推进各类专用粮油产品和营养、经济、方便食品的加工。大力发展饲料加工业,提高饲料的档次和科技含量。
(五)茶叶、中药材及其他林特产品加工:陕南应充分利用当地的优势特色农产品资源,大力发展名优茶、有机茶、富硒茶等保健茶,提高茶叶加工水平和质量。提高桑蚕茧加工技术水平,开发深加工产品。积极发展中药材加工和魔芋制品加工,合理利用和开发食用菌、野生特色农产品加工。
四、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工作重点
(一)制定和实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规划。
省级有关部门要按照市场需求、资源条件和产业政策,深入进行调查研究,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制定我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规划。各市、县要根据国家和省上有关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规划和指导性意见,制定本地区的规划并组织实施。市、县规划要结合各地实际,因地制宜,突出发展优势特色农产品加工业,防止盲目铺摊子和低水平重复建设。农产品加工业要走新型工业化路子,各级政府要加强对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宏观调控。县及县以下发展工业应以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为主,通过发展农产品加工业,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带动小城镇建设。
(二)加快发展壮大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
各地要把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产业化工作结合起来,加快发展壮大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形成布局合理、大中小企业并举、初深加工搭配、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加工企业体系。要以关中星火产业开发带为重点,培植一批以果业、畜牧业、蔬菜业及当地特色支柱产业为主,产业链长,带动力和市场竞争力强的加工企业。鼓励企业改制、联合、兼并、重组,整合现有资源,建立起更多的“高、大、强、外”型加工龙头企业,形成“大龙”带“小龙”、“小龙”连基地的蓬勃发展局面。支持和引导企业通过改革激发活力,通过重组扩大增量,通过改造提高技术水平,通过加强管理提高企业素质和效益,通过提高产品质量,实施名牌战略。积极鼓励和扶持企业建立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及科研、保鲜、包装、储运等方面建设,为企业发展提供必要的配套服务,改善企业发展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