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经营管理人员实行聘任制,形成择优录用和竞争上岗的新机制。改革人事制度,按照精干、高效原则设置各类管理岗位和管理人员职数。企业内部各级管理人员都是通过公开竞聘、择优上岗的,并实行定期考核的任期制。打破企业内部管理人员和工人之间的身份界限,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采取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等多种形式吸引优秀人才,加大公开选拔经营者的力度。对于不称职的经营管理人员能够及时从管理岗位上调整下来,形成经营管理人员能上能下的机制。
(十四)改革收入分配办法,逐步建立“市场机制调节,职工民主参与,政府监控指导”的收入分配制度。企业在建立健全资产经营责任制的基础上,形成了激励和约束相结合、收入与责任、风险相对称的企业收入分配机制。
企业内部实行了以岗位工资为主要形式的工资制度。岗位工资标准和职工工资收入与企业经济效益和职工实际贡献挂钩,形成收入能增能减的机制。
积极探索资本、技术和经营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的途径和办法。在健全监督约束机制和进行严格考核的基础上,对董事会、经理层等成员试行了年薪制或持有股权等多种分配方式,使其按照职责和贡献取得报酬。对科技人员实行项目成果奖、新产品新增利润提成或技术折价入股等分配办法。
(十五)按时足额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建立职工住房公积金制度。企业严格按照北京市的有关规定,依法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等,并按时足额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依照有关规定为职工建立并缴纳住房公积金。
(十六)加强企业发展战略研究,确定科学合理的战略目标。企业设立了专门机构,负责研究、制定、实施企业发展、技术创新和市场营销等战略,并将其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确保企业长期稳定的发展。
(十七)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形成不断创新机制。企业设立了技术研发中心或相应机构,技术开发投入占销售总额的比例达到3%以上,新产品产值占总产值的比例不断提高,形成了自主开发能力与产品升级换代的技术创新能力。通过技术创新,企业要拥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竞争优势的产品和技术。
(十八)企业规章制度健全、完善,管理科学、规范。企业不断强化基础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企业重点加强了企业资金预算管理、成本费用管理、财务审计等各项财务管理制度和企业形象(资信)、安全生产和产品质量管理。企业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等财务报表的填报符合国家有关规定,能够真实、客观、准确地反映企业经营状况;年度会计报表通过注册会计师审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