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本世纪头二十年是一个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山东作为沿海经济大省,应当发展得更快更好,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更大的贡献。本世纪头二十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基本思路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按照省八次党代会的要求,围绕“一个总目标”,争取“两个提前”,完成“三个阶段”任务,实施“四大战略”,落实“五项工作方针”,实现“六个方面变化”。
“一个总目标”,即建设“大而强、富而美”的社会主义新山东。主要标志是:经济总量大,发展速度快,对国家贡献大;综合竞争力强,产业结构优化,经济发展的效益和质量高;社会财富多,人均水平高,人民生活更加富足;生态环境好,城乡面貌优美,社会文明进步。
“两个提前”,即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充分发挥优势,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抓住历史机遇,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凡是具备条件的地方,能搞多快搞多快;一时不具备条件的,不要盲目攀比,要努力创造条件加快发展。
实施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到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4000亿元,年均增长10%以上。第二阶段,到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超过21000亿元,年均增长9%。第三阶段,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超过42000亿元,人均超过5000美元,全省总体上基本实现现代化。在确保实现各阶段目标的前提下,要力争发展得更快更好。
大力实施“四大战略”,即科教兴鲁、经济国际化、城市化、可持续发展战略。进一步落实“五项工作方针”,即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用市场经济的手段抓经济工作、用创新的精神培植发展新优势“三个坚持”,抓住观念更新、机制转换、结构调整“三个关键”,突出外经外贸、高新技术、民营经济“三个亮点”,促进农民收入、就业岗位、财政收入“三个增加”,全面加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三个建设”。努力实现“六个方面变化”,即经济运行质量有新的提高,发展后劲有新的增强,城乡建设有新的进展,投资环境有新的改善,群众收入有新的增长,机关作风有新的改进。
5、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根本目的。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渠道,逐步提高城市职工最低工资标准。努力增加就业岗位,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促进充分就业。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全面落实“两个确保”和“一个低保”政策,积极扩大城镇社会保障覆盖面,有条件的地方要探索建立农村养老、医疗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把经济发展的成果体现到改善人民生活上,落脚到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上。
三、抓住重点,强化措施,实现经济发展的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