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业是我省农村经济中富有活力和发展潜力的产业。实行封山禁牧,决不是限制畜牧业发展,而是为了统筹兼顾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作出的选择,为改变传统的畜牧业生产方式,推进规模养殖、集约化经营、标准化生产创造了条件。禁牧区的各市、县、区政府和农牧部门要坚定发展畜牧业的信念不动摇,全面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畜牧产业化建设的决定,积极引导群众改变生产方式,推行人工种草、秸秆利用、舍饲养畜,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要因地制宜地帮助群众引进和繁育良种,改良传统品种,提高畜产品优质品率;要与实施退耕还林还草计划相结合,指导群众有计划的种植优质牧草,努力恢复天然草地,大力推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扩大青贮、氨化处理能力,在满足舍饲养畜需求的同时,积极发展草产业;要加强畜牧疫病防治体系、检疫检测体系建设,强化服务功能,提高服务水平,促进畜牧业健康发展。
四、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切实解决好群众的生计和发展问题
实行封山禁牧,是促进农民群众改变生产生活方式的重大举措,在一定时期内必将对群众生产生活带来一定影响。各地要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继续实行积极财政政策、加强农村小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机遇,在向群众进行宣传教育、转变观念、提高自觉性的同时,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把解决群众长远生计问题当成退耕还林工作的重中之重,切实抓出实效。一是加大基本农田建设力度,确保实现人均基本农田陕南1亩、关中 1.5亩、陕北2—3亩的目标。认真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加快中低产田改造步伐,提高基本农田的综合生产能力。二是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在抓好大中型水利工程、病险水库治理、小流域治理和淤地坝等重点工程建设的同时,特别要重视为群众生产生活直接服务的节水灌溉、乡村道路、农村水电、农村沼气、草场围栏、人畜饮水等小型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三是对居住在生态区位重要、生态环境脆弱、丧失基本生存条件的地区的人口,要与扶贫开发相结合,坚持有土安置的原则,有计划地实行移民搬迁。四是大力开发利用沼气、太阳能、风能、小水电等再生能源,有条件的地方可改烧柴为烧煤,条件不具备的地区要有安排的发展薪炭林,积极推进改灶节柴,把解决群众生活用燃料问题落在实处。五是抓住实施退耕还林的有利时机,大力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面向市场,依托资源,发展区域特色经济,发展和壮大龙头企业,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努力增加农民收入。
五、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确保封山禁牧工作顺利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