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大力倡导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做好民族宗教工作,坚持健康文明、团结进步、保持稳定的导向,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振奋精神、艰苦创业,积极投身青海的开发建设。加强文化、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推进“西新工程”,启动广电教育日元贷款项目,配合送电到乡工程,搞好广播电视“村村通”的延伸工作,不断扩大广播电视覆盖面。继续实施县级文化馆、图书馆和乡级文化站建设,搞好全省三级文化网络建设规划,继续推进农村电影“2131”工程。
加快体育、卫生等事业的发展。大力支持办好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做好多巴体育中心建设项目的前期工作。深化城镇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加强疾病控制、预防保健和卫生监督机构体系建设,全面推进农村卫生工作改革,逐步建立和完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和医疗救助制度。加强基层卫生设施建设,抓好省、州(地、市)、县三级疾病控制预防中心、贫困县医院、县级妇幼保健站、州级藏医院等项目建设。实施好12个县级疾控中心和2个州地市级疾控中心项目。坚持不懈地抓好计划生育工作,加大计划生育经费投入和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全面推进计划生育优质服务,2003年全省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1.7‰以内,促进我省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协调发展。
加强社会保障和再就业工作。进一步扩大城镇养老、医疗和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险的覆盖面。搞好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后的续保工作。加大社会保障基金征缴力度,努力增加政府社保投入,多渠道筹集社保基金。加强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设,实现应保尽保。继续巩固“两个确保”成果,确保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100%按时足额发放,确保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金100%按时足额发放。
把改善就业环境和增加就业岗位作为政府的重要职责,力争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千方百计拓宽就业门路,积极扶持、引导和推动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发展,增加就业岗位,吸纳下岗人员。鼓励发展就业容量大的个体、私营、外资、股份合作等多种所有制经济。推进农村牧区城镇建设,积极发展乡镇企业,扩大就业空间。做好西宁市社区建设和服务业发展项目前期工作,借助国家的引导资金,引入市场机制搞好社区建设。进一步加强劳务输出的组织工作,加大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就业人员素质和再就业能力,引导农村牧区富余劳动力合理转移。
四、积极发展特色优势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