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和运行机制,为结构调整提供技术支撑。要推动以建立企业技术中心为主要方式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对现有的国家级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要完善功能,提高其在新产品和新工艺方面的技术创新能力,保证企业技术和产品结构优化升级的需要。对136户省重点工业企业集团中没有建立省级以上技术中心的,要引导其抓紧创造条件,确保2003年底前达到省级以上技术中心标准。要引导企业逐步形成技术创新的有效运行机制,加大资金和人才投入力度,使研究开发经费支出占销售收入总额的比例不断提高。要加快行业技术开发基地建设。依托大企业,联合高校科研单位,围绕结构调整的重点领域和行业,建立面向行业、开放式的行业技术开发基地,对行业共性、关键性、前瞻性技术进行联合开发,并在重点企业实现产业化,形成重大平台技术联合开发、成果共享和技术扩散的机制,推进行业整体技术水平的快速提高。今后3年,全省集中力量建设煤炭、造纸、纺织服装、汽车、数控技术、食品、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制药等行业技术中心。要鼓励实力较强的技术中心实行区域性开放,推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和区域经济结构的调整。深入推进产学研联合,支持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通过联合研究、委托开发、成果转化、共建研究开发机构和科技型企业实体等,共同促进结构调整。要高起点、高标准引进结构调整急需的国外先进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尤其是加强重大装备的引进消化创新,尽快把我省制造业层次和水平提升上去。
(三)加强对外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推进我省工业结构调整。坚持从市场中来、到市场中去,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抓住国际产业正在梯次转移的机遇,把我省工业结构调整与扩大对外开放紧密结合起来,与推进企业国际化经营结合起来,吸引更多、更高水平外商参与、推动我省工业结构调整,扩大工业发展的空间。要围绕重点项目和企业采取合资、合作、产权转让等多种方式,有针对性地大力招商引资。对国外拟转移过来、符合我省结构调整方向的项目和企业,要积极主动地予以承接,快速壮大我省产业规模。进一步简化企业出入境审批手续,逐步实现按信用等级分类管理。工业结构调整必须与开拓市场充分结合起来,大力推进企业营销。同时把我省有比较优势的长线生产能力向国外、省外转移,国外以东盟自由贸易区、非洲、独联体等区域为重点,国内以发展前景较好的西部地区为重点,依托家电、纺织、轻工、农机、工程机械、煤炭等行业,搞好投资合作。积极组织产业(产品)的国际会展及相应的技术发展论坛、研讨会等,丰富对外合作形式。
(四)积极支持民营企业健康发展,使民营经济成为推动全省工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亮点。把民营企业作为推进结构调整的重要生力军,在重点技术改造、技术创新项目的筛选和资金、政策扶持上,与公有制经济同等对待。鼓励民营企业与公有制企业合资合作,共同发展。强化民营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的产学研联合,行业和区域性技术中心要把民营企业作为重要服务对象,为其提供有力技术支撑。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建设水平高、规模大的民营工业园区,成为民营经济加速发展的载体。要积极为民营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特别是支持符合结构调整方向的企业发展。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应进一步完善授权授信制度,对信誉好、规模大特别是承担重大结构调整项目的民营企业,可给予公开授信。地方金融机构要重点对中小企业、民营企业搞好服务,鼓励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建立互助担保基金和商业担保机构,为民营企业的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资金环境。
(五)搞好企业改制改组,以新的运行机制和生产组织方式促进结构调整。各级要加快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管理、监督和运营体系,积极推进国有资产授权经营,建立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对重大结构调整项目,鼓励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确保产权主体到位、运作机制规范。积极实施名牌战略,鼓励以企业为主体、有利于结构调整的联合兼并,避免不必要重复建设,发挥存量资产潜能,缩短抢占市场时间。支持非公有制经济以收购、兼并等形式,参与国有企业重组。支持结构调整项目进入地方工业园区建设,支持有条件的大企业自建工业园区上新项目,推动生产组织方式的创新,为企业发展开辟更高层次、更广阔的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