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绿色消费的宣传和引导力度,增强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提高消费者的感官鉴别能力,鼓励消费者监督和舆论监督,形成绿色消费的社会氛围,促进商品流通业向质量型、效益型和安全型方向发展。
五、加强流通产业的规划与指导
做好流通基础设施的总体规划。在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充分考虑物资集散通道、各种运输方式衔接及物流、商流功能设施的综合配套,兼顾近期运作与长远发展的需要,控制总量,合理布局,全面规划。规划工作由省发展计划厅牵头,会同省经济贸易厅等有关部门共同研究制定。
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对现有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和重新配置。如对重点港口码头、地点适宜的农贸市场进行改造完善,加强设施配套,提高综合服务能力和管理档次。防止一哄而起,重复建设。
对各类市场和流通网点建设加强宏观指导和监管,引导商业服务企业合理定位,错开经营,避免盲目发展,恶性竞争。积极推行市场准入听证会制度,加大规划宣传与执行力度。
六、加快现代流通的技术应用和人才培养
先进的现代流通技术和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是推进流通业现代化的关键。必须从战略的高度抓好流通技术的应用和流通人才的培养。
(一)推广应用国际上比较成熟的流通技术,包括物流信息技术、商务处理技术、自动化技术、仓储运输技术、加工包装技术、商品标准化技术、计量和质量技术等。省有关部门要重点研究我省农、林、水产品质量标准化问题,大力推行ISO9000等质量管理体系,提高我省流通产业的总体技术水平和质量水平。
(二)学习借鉴国内外成功流通企业的营销方式和管理经验。要在现已起步的橡胶网上交易、药品网上公开招标采购、生活日用品网上购物等基础上,对有条件的行业和产品,继续推进和完善电子商务的试点。积极推广网络营销、品牌营销、信用卡销售、会员制销售等国外零售商业成功的营销方式,扩大销售覆盖面。逐步在流通企业中普及应用电子自动定货系统(EOS)、销售时点信息系统(POS)等先进管理手段,降低经营成本,提高管理水平。
(三)加快流通人才培养和引进。要培训一批熟悉精通现代流通规则、流通方式、流通管理、流通技术的人才,建立和完善政府部门、中介机构和院校、企业三位一体的培训体系,通过脱产培训和在职培训等途径,尽快提高企业决策人员和业务人员的素质。制定有关措施,吸引一批懂战略、善经营、会管理的优秀人才加入海南流通业队伍。
七、进一步深化流通领域的改革与扩大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