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加快乡镇企业调整改革,推进农村工业化。引导乡镇企业加快结构调整、体制创新和技术进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继续实施“星火计划”,引导企业采用先进技术、设备和工艺,促进产品更新换代和优化升级。积极发展乡村民营企业,扩大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对农村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企业的发展,要给予积极的支持,为乡镇企业创造更为宽松有利的发展环境。
八、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继续搞好长江、汉江堤防等重点骨干水利工程建设,抓紧水库除险整险和中小河流整治,抓好南水北调配套工程建设,大力开展农田基本建设,包括灌区配套工程、水保工程、中低产田改造等。对国家重点倾斜支持的节水灌溉、人畜饮水、乡村道路、农村沼气、农村水电等工程,要做好规划,集中力量,重点建设。要加快县乡公路的改造,使县(市)到乡(镇)公路尽快实现“黑色化”,县、乡、村公路联成网;武汉和江汉平原公路达到二级公路标准。农村中小型基础设施建设,要尽量多使用农民工,让农民从中多得实惠。
九、高标准搞好退耕还林,优化生态环境。抢抓国家政策机遇,保质保量完成800万亩退耕还林任务。因地制宜地营造经济林、生态林、形象林,加大天然林保护和长江防护林等重点生态工程的实施力度,推进平原绿化、低丘开发和绿色通道建设。在农村大搞“五改三建”,即改水、改路、改厨、改厕、改圈,建沼气池、建生态家园、建庭院经济,力争五年内全省有半数的农户达到建设标准。加强基本农田保护,控制和减少农业污染,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严格控制农村人口增长,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十、继续推进扶贫开发,加快老少边穷地区脱贫致富步伐。实行集中力量扶持与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相结合,重点帮扶与分级负责相结合,尽快解决剩余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进一步改善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着力提高低收入人口的生活质量和收入水平。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增强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能力。扶贫资金要专款专用,相对集中,分批扶持贫困村。建立挂钩帮扶责任制,继续组织党政机关和社会各界对口帮扶。通过全省上下共同努力,使老少边穷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农民人均纯收入、财政收入的增幅赶上或超过全省平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