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墨、硅线石:属具出口优势的限产保值矿种。“十五”期间要稳定开采能力,发展深加工产品,延长产业链,提高矿产品附加值。在现有已探明资源的基础上,重点改造鸡西柳毛、双鸭山羊鼻山和萝北云山等石墨矿,鸡西三道沟和林口龙爪山硅线石矿,扶持大企业,关闭小矿山,实现集约化经营。加快发展高碳石墨、微细石墨、石墨纸及高强度硅线石耐火砖等高新技术产品,扩大国内外市场的占有份额。到2005年,我省晶质石墨产量控制在12.0万吨,硅线石产量1.0万吨。
压电水晶:属稀缺矿种,要加强保护,严禁乱采滥挖。开采伊春东风压电水晶要与熔炼水晶同时开采综合利用,年开采量控制在100千克。
地下水、矿泉水:严格限制超采哈尔滨等大、中城市地下水,重点搞好大城市地表水供水设施建设和水环境保护,加快五常磨盘山水库水源地建设。同时要加强松嫩、三江、兴凯等平原区地下水勘查开发利用管理。加大五大连池矿泉水的开发力度,鼓励勘查哈尔滨、牡丹江市区内矿泉水,开发优质畅销品,打造品牌形象,扩大市场份额。到2005年,全省矿泉水产量增加1倍。
(二)调整优化矿业结构。
1.调整矿山规模结构
矿山开采规模必须与矿床储量规模相适应,必须兼顾当前与长远利益,保证矿山企业可持续发展,实行矿山最低开采规模制度(详见附表9);严禁大矿小开,一证多矿;加快矿山企业改组、改制和资产重组,扩大大、中型矿山企业比例,使之真正成为我省矿业经济的主体;积极引导小型矿山整改、联合,走规模化、集约化之路,提高采选冶技术水平。对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破坏浪费资源、严重污染环境的矿山,限期整改或予以关闭。到2005年,我省矿山企业总数降到4000家以下,形成以大、中型矿山为骨干,大、中、小协调发展的合理布局。
2.调整优化矿产品结构
合理配置采选冶加工生产能力,加快科技创新,重点增强精深细产品的加工和生产能力,延长产业链,优化采选冶结构,淘汰落后的原字号产品,开辟新领域,增加新品种,增强矿产品在市场的竞争力,大幅度提高矿产品的附加值,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3.调整优化技术结构
实施科技兴矿战略,推广先进适用的技术和工艺,改变大部分小型矿山采选设备、技术水平严重落后的局面,坚决淘汰国家明令禁止的落后生产工艺,提高矿山开采回采率、选矿回收率和综合利用率,全面提高矿山的技术水平。
金属矿产:全力搞好资源接替,提高开采能力,充分利用资源,实施规模开采,集中选冶,淘汰关闭小选矿厂、小冶炼厂、小堆浸场,小氰化池,适度控制金属矿的冶炼能力,努力提高现有采选冶技术和深加工产品开发能力。
非金属矿产:加快采选加工配套,重点提高选矿加工能力。依靠科技进步,大力发展和推进非金属矿加工高科技产业化,延长产业链和产品链,增加新品种,巩固和加强石墨、硅线石、颜料用黄粘土等非金属矿产品在国际市场的地位,提高出口创汇能力。
4.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
我省的大庆、鸡西、鹤岗、双鸭山、七台河等市是典型的依托开发矿产资源而崛起的资源型城市。鸡西等四大煤田和大庆油田在过去的几十年,为我国的煤炭、石油工业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但是,随着煤炭、石油资源储量的日益减少,将不可避免地面临资源逐渐枯竭的局面。因此,高度重视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历史使命感,是各级政府和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的重要职责。我省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一要加强矿产资源勘查工作,寻找后备基地,延长矿山寿命。二要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接替产业,实现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化转变,改变矿业经济增长方式。三要加快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发展特色生态产业。四要拓宽资源型城市的功能,走多元经济发展的道路。
大庆油田既要加强深部和外围的勘探工作,力争石油、天然气勘查取得较大突破。同时要抓紧搞好产业结构调整,强化综合加工能力,提高附加值,加速产品的上下游一体化,提高油气后续加工业在油田经济中所占比例,确立大庆在黑龙江省哈大齐牡石化产业带中的支撑作用。还要以改善油城生态环境、恢复植被、发展草原经济及畜牧产业作为油田替代产业之一。鸡西等四大煤城要稳步提高国有重点煤矿的接续能力,加强煤层气勘探,进一步做好煤炭的综合加工和精深加工,提高精细产品比例,打造一批煤化产品名牌,尤其是七台河的主焦煤更要优质优用,提高产品的知名度。还要做好石墨、硅线石等其它特色非金属矿产的精细深加工,增加出口份额,以自身优势综合开发,促进煤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开发利用总体布局和规划分区。
1.总体布局
根据我省矿产资源及其分布特点和开发利用现状,按照因地制宜,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发挥优势,规模开发,集约利用,共同推进,协调发展的总体构想,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为基础,以后续加工业为依托,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构筑与全省产业布局相协调的“三区、三带、一边、一中心”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发展格局,即由一个中心带动三个区,构建三条产业带,利用一条边境线的矿业发展布局。“三区”即指与我省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相适应的南部矿业经济区、北部矿业经济区、东部矿业经济区;“三带”即指分别构建的哈大齐牡石化建材产业带、兴安伊春多金属产业带和鸡西鹤岗煤炭石墨产业带;“一边”即指中俄边境线;“一中心”即指哈尔滨市。
哈尔滨市:哈尔滨市是我省政治、经济中心。矿业发展要依托其区位、交通、产业、科技、信息、人才优势,以高科技开发为先导,产学商研相结合,建立辐射全省的以矿产科技与信息研究、深加工产品开发为重点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发展研究中心,带动全省矿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促进我省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向规模化、集约化、高科技化发展。
南部矿业经济区:包括哈尔滨市、大庆市、齐齐哈尔市、绥化市和牡丹江市。以区内丰富的石油、天然气、水泥用大理岩、玻璃用石英砂及铜、铅、锌等矿产资源为基础,以大庆石化精深加工为重点,大型企业为骨干,上下游一体化,力争建成在全国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石化产业基地。
北部矿业经济区:包括伊春市、黑河市和大兴安岭地区。以区内丰富的金、铜、铅、锌、稀有金属、非金属矿产资源为基础,以加快勘查开发为动力,推进兴安伊春多金属产业带的建设,加快开发利用砂宝斯、东安、多宝山、翠宏山、关鸟河等大、中型矿床,建成全省最大的金属矿产品加工基地,推动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东部矿业经济区:包括佳木斯市、鹤岗市、双鸭山市、鸡西市、七台河市及林口县。以四大煤城的煤炭、非金属矿产资源为依托,构建鸡西鹤岗煤炭石墨产业带。充分利用煤炭、石墨、硅线石、饰面石材等优势矿产资源,拉长产业链,发展煤电、煤化工业;搞好煤炭转化和深度开发,提高原煤入洗比例;积极发展煤城替代产业,加快开发利用石墨、硅线石,建成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国家级非金属产品出口基地,发展以透辉石为原料的高档卫生陶瓷,发展多元化经济,壮大经济实力,为煤城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更多的可利用空间。
一条边境线:我省与俄罗斯长达3052千米的水陆边境线,有25个国家一类开放口岸。要充分利用与俄罗斯、蒙古接壤相邻的区位优势,积极开发利用俄罗斯、蒙古丰富的矿产资源。以铁、锰、铜、铅、锌、金、磷为重点,积极推进加速利用国外资源,力争“十五”期间“走出去,采回来”,建立稳定的国外矿产资源供应基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