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限制勘查的矿产和地区
—限制勘查石墨、硅线石、颜料用黄粘土等市场供过于求的矿产。
—根据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和市场供需形势,共规划出鸡西石墨、硅线石等4处矿产资源限制勘查区。
—限制勘查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的矿产。
3.禁止勘查的矿产和地区
—禁止勘查涉及国家战略利益的矿产,如放射性矿产。
—禁止勘查的矿种分布区、地质灾害易发区和危险区、地下水超采区(水源地勘查);国家级、省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风景名胜区、文物和地质遗迹保护区的限定范围;军事禁区、机场、国防工程设施圈定范围以内;城镇市政工程、重要工业区、大型水利工程设施附近一定范围内;铁路、重要公路、重要河流、水库、重要水源地的一定范围内。
4.商业性矿产资源勘查投资
依据“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鼓励国内外、省内外一切自然人、财团、企事业单位等社会多渠道投资商业性矿产资源勘查。实施“引进来,走出去”和“南联、北开、西进”战略,鼓励外商投资我省矿产资源勘查,制定吸引外商投资的有关地方法规和政策,保证外商投资权益;鼓励为建立我省急缺的富铁、锰、铜、铝土矿、硫铁矿、钾盐、磷矿及其他矿产资源稳定的供应基地,并在省外及周边国家投资矿产资源勘查。
对国家和省出资开展的公益性调查评价,要及时向社会发布成果信息,引导和促进商业性矿产资源勘查;公益性调查评价工作发现有利的资源远景区后,要积极组织探矿权招标,鼓励国内外投资者通过竞争投标获取探矿权,进行商业性勘查。
(三)能源矿产调查评价与勘查。
1.石油、天然气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
黑龙江省石油、天然气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工作,主要集中在松辽盆地北部的大庆油田。从探明的石油地质储量、可采储量、采出程度分析,大庆油田处于开发的中晚期,剩余探明可采储量7.65亿吨,居全国第1位。要适时抓住加入WTO和省政府提出构建哈大齐牡石化产业带,将石化工业列为“富民强省”三大支柱产业之首的机遇,充分利用国家和省对石油、天然气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的投入资金,以大庆油田为立足点,既要加强深部和外围的勘探工作,同时还要对我省其他有利于石油、天然气富集的盆地,用新的石油地质理论、新技术、新方法,进一步加强调查评价与勘探,力争在较短时间内使石油、天然气勘查取得较大突破。
根据近年来石油、天然气勘查取得的成果,结合我省石油、天然气资源特点,确定松辽盆地北部、依—舒地堑、鸡西盆地、三江盆地、漠河盆地、孙吴—嘉荫盆地、宁安盆地等7处石油、天然气资源鼓励调查评价和勘查区(详见图3、附表7)。
2.煤、煤层气资源勘查
黑龙江省煤炭资源丰富,截止1999年保有地质储量229.1亿吨。储量的92%集中分布在东部,6%分布在北部,2%分布在中部。根据“十五”计划确定的“总量控制与精深加工并举,调整煤炭工业结构”的方针,我省煤炭工业发展将进入深层次的结构调整阶段,为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促进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十五”期间,煤炭资源勘查的重点以勘探、详查为主,全省安排煤炭勘探项目14个,预获煤炭资源储量17.5亿吨;煤炭详查项目25个,预获煤炭资源储量51亿吨(详见附表8)。
加强鸡西、鹤岗煤田的煤层气勘探,力争“十五”期间我省煤层气开发有一个较大的突破。
四、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
(一)调控矿产资源开采总量和方向。
坚持矿产资源开采总量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原则,“十五”期间对主要鼓励和限制开采矿种实行开采总量的调控;鼓励开采国内、省内紧缺及市场需求量大的矿产;限制开采供过于求和易造成环境污染的矿产;对出口优势矿产实行限产保值。
调整优化开采矿种结构: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相对优势矿产为基础,调整优化开采利用矿种结构。鼓励开采的矿种:石油、天然气、铁、铜、铅、锌、岩金、银、铂、钯、水泥用大理岩、火山灰、玻璃用石英砂、饰面石材、熔炼水晶、陶粒用粘土(页岩、板岩)、珍珠岩、岩棉用玄武岩、含钾岩石、透辉石和矿泉水;限制开采的矿种:主焦煤、砂金、颜料用黄粘土、沸石、石墨、硅线石、压电水晶和泥炭;煤炭等为允许开采矿种。
铁矿:我省铁矿资源不足,矿山企业乏力。鼓励企业挖潜稳产,延长矿山服务年限,提高双鸭山羊鼻山、伊春大西林、阿城苏家围子等矿山开采回采率和综合利用率;充分利用贫、呆铁矿资源,积极研究开发宁安镜泊铁矿,稳定钢铁企业资源供应。到2005年产铁精矿13万吨,不足部分通过二次资源回收和省外调剂解决。
金矿:岩金矿要加快开发步伐,扩大生产能力,加强国有矿山建设,稳步提高团结沟金矿、老柞山金矿、平顶山金矿、东风山金矿、四平山金矿、东宁金厂金矿等矿山的生产能力。加强东安金矿勘查开发工作。整顿砂金矿山的采矿秩序,禁止无序开采和无证开矿,将土地复垦和治理生态环境作为主要限采条件,做到谁开采谁治理,谁达标谁续采,强化责任。到2005年,全省黄金产量达到3750千克。
铜矿:稳定宾县弓棚子铜矿和黑河付地营子铜矿的生产能力,鼓励嫩江三矿沟铜矿、铜山铜矿扩产增量,利用新工艺和新方法,提高回采率。积极研究使用地下浸铜技术开发多宝山大型铜矿。到2005年,我省铜年产量达到9000吨。
铅锌矿:鼓励伊春老道庙沟、小西林等铅锌矿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提高回采率,延长矿山服务年限。扩大阿城苏家围子铁矿伴生铅锌的开采能力,提高省内需求的保证程度。到2005年,全省年产铅6000吨,锌8800吨。
水泥用大理岩:水泥生产点多面广,产能不足,每年缺口达100万吨。“十五”期间,要扩大浩良河水泥厂、哈尔滨天鹅水泥厂、佳木斯鸿基水泥厂和牡丹江水泥集团4个龙头企业原料的矿山生产规模,逐步关闭10万吨/年以下小矿山,积极筹建嫩江关鸟河百万吨水泥用大理岩矿山。到2005年,全省水泥用大理岩产量达到1700万吨。
玻璃用石英砂:大部分需从外省购入,“十五”期间,要鼓励企业因地制宜,扩大生产规模,重点扩建依安建明石英砂矿,减轻省内需求压力。到2005年,全省玻璃用石英砂年产量达到10.5万吨。
饰面石材:楚山石材品种特殊,日本市场需求旺盛。加大楚山灰墓碑石材勘查开发力度,大力推广利用绳锯开采的新方法,淘汰落后的开采方式,提高资源利用率,扶持壮大优势企业。发展多样化高档化产品,重点开发林口县楚山、张家沟墓碑用石材矿,加大出口力度,巩固日本市场。到2005年,我省饰面石材产量达到5000立方米。
陶粒用粘土(页岩、板岩):鼓励陶粒用原料矿产的开发,重点发展承重和保温空心砌块、高孔洞率的空心砖等新型墙体材料,支持哈尔滨、鹤岗陶粒建材厂扩大生产规模。鼓励大中城市逐步淘汰实心粘土砖瓦,使用新型墙体材料。
沸石、颜料用黄粘土:限制低水平加工和粗放式利用。重点限制嫩江大砬子丝光沸石的开采量,鼓励企业实行资源优质优用,优化利用方向,研究国内唯一的颜料用黄粘土矿的高科技开发应用,限制仅用于烧瓦制砖等低级使用。到2005年,限采量控制在沸石5.5万吨,颜料用黄粘土620吨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