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黑龙江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的通知[失效]

  (5)“绿色矿业”建设初见成效,矿山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建立健全矿山生态环境保护和矿山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全面推进矿山环境保证金和矿山用地复垦制度的实施,实现矿山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工作的监督管理制度化和信息化。
  —正确处理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森林、草原、湿地等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制定我省矿山生态环境保护和恢复治理规划。
  —完成大兴安岭—黑河—伊春砂金过采区生态环境恢复治理、七台河—鸡西煤城塌陷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大庆油田采油区生态环境保护与综合整治、宁安玄武岩台地生态地质环境综合治理、兴凯湖湖岸地质灾害综合治理等5个治理示范区的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作。
  —全省原有矿山复垦或恢复植被率达到25%,矿山生态环境得到初步治理。
  —矿山所有工业污染物达到国家或省规定的排放标准,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省规定的指标内。
  2.2010年远景目标
  (1)全面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矿产资源勘查管理体系。矿产资源勘查管理步入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轨道;全面建成基础地质、重要成矿带地质矿产资料信息管理系统。
  完成国土资源大调查任务。加强重要成矿带、成矿远景区的贵金属、有色金属的调查评价,开拓商业性矿产资源勘查新局面。
  在周边国家建立2至3个紧缺矿种或贵金属及非金属矿产勘查开发基地。
  (2)矿产品总量得到全面的调整。初步建立省际间及国际间的矿产品互补体系,使我省经济建设所需要的矿产资源得到更好的保障,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结构和布局得到进一步调整,资源利用效率进一步提高。
  矿业年总产值保持在701亿元(按1999年可比价),与矿业有关韵后续加工业年总产值提高到1000亿元,矿业与后续加工业之比为1:1.5。矿业结构及矿产品结构进一步得到优化。
  (3)全省原有矿山复垦或恢复植被率达40%以上,矿山生态环境有明显改善。矿山“三废”治理以及矿山生态环境恢复的程度进一步提高,矿山环境污染及生态环境恶化的状况基本得到控制,矿山的次生地质灾害基本得到治理,矿产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三、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
  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公益性地质矿产调查评价与商业性矿产资源勘查实行分体运行。国家和省组织开展基础性、公益性地质矿产调查评价工作,为矿产资源规划、管理、决策提供依据,为商业性矿产资源勘查提供基础信息服务,降低商业性矿产资源勘查投资风险。加强公益性地质矿产调查评价工作,鼓励社会多渠道投资开展适应市场需要的商业性矿产资源勘查。
  (一)公益性地质矿产调查评价。
  1.基础地质调查
  按照国土资源部的部署,全面完成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的任务;充分利用矿产资源补偿费和地质勘查费等专项资金投入,加强基础性地质调查,提高地质研究程度,发挥公益性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在找矿中的作用,为商业性矿产资源勘查提供信息服务。
  “十五”期间,为解决我省重大地质问题和热点难点问题,为地质研究及找矿提供基础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异常资料,填补大兴安岭地区中比例尺区域地质调查空白,要在得尔布干等重要的成矿带开展并完成1:25万区域地质调查14幅,1:5万区域地质调查15幅,1:20万区域重力调查11幅,1:20万区域化探15幅。开展并完成1:25万哈尔滨市幅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提供区域环境和生态农业等基础地球化学资料。
  建立全省基础地质资料图文数据库和基础地质资料信息管理系统,开发网络地质资料查询与检索系统,拓宽基础地质资料社会服务领域。
  2.贵金属、有色金属调查评价
  将我省重要贵金属、有色金属成矿带内的五级成矿远景区作为重点调查评价区,开展贵金属、有色金属预查及普查工作,重点查明得尔布干等成矿带区域地质背景,寻找隐伏矿体。共规划老沟—北极村金矿资源评价等12个重点调查评价区(详见图3、附表6)。
  重点调查评价区的预查工作主要为成矿远景区矿产资源评价,在系统收集和综合分析已有资料基础上,对成矿远景区进行地质矿产踏勘调查,对区域物化探异常进行异常查证和矿点检查,圈定出矿化潜力较大的普查区。重点调查区的普查工作针对新圈定的和已知的重点普查找矿靶区进行,加强逊克县东安岩金矿、鸡东县五星铂(钯)矿、鸡东县四山林场岩金矿、黑河市三道湾子岩金矿、黑河市争光岩金矿等的普查。
  在重要成矿带和成矿远景区内开展矿产资源勘查战略选区及工作部署研究,积极开展贵金属、有色金属找矿新领域、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手段的研究及试验,实现找矿突破。
  建立重要成矿带和成矿远景区的地质、矿产、物探、化探、遥感等资料信息系统,为公益性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及商业性矿产资源勘查提供服务。
  3.地热、矿泉水、地下水资源调查评价
  开展哈尔滨市区、五大连池自然保护区1:5万矿泉水资源调查评价,为集中开采区的矿泉水资源管理和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应用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开展三江平原、松嫩平原、穆棱-兴凯平原1:25万地下水资源调查评价工作,重点查清广大低平原区深层地下水资源和高平原区碎屑岩裂隙水资源分布及循环特征、开采潜力及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为这些地区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保护途径与措施及地下水的回灌提供科学依据。共规划矿泉水2个调查评价区,地下水3个调查区(详见图5、附表6)。
  4.矿山生态环境调查评价
  开展全省矿山生态环境保护及恢复治理规划和矿山生态环境调查评价,重点进行四大煤城、大庆油田和大兴安岭、黑河砂金采矿区的矿山生态环境状况调查,分期分批完成以地市县为单位的矿山生态环境调查评价工作,查明调查区生态环境地质要素、空间分布及演变,深入调查研究主要矿山地质灾害类型、发育规律及危害,对矿山生态环境地质问题进行发展趋势分析,为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和土地复垦以及各项管理制度、监测体系的建立提供基础资料。
  (二)商业性矿产资源勘查。
  在国家、省宏观调控下,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矿产资源勘查区块登记管理办法》、《探矿权采矿权转让管理办法》的规范下,鼓励引导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商业性矿产资源勘查活动。
  1.鼓励勘查的矿产和地区
  —鼓励勘查能源矿产石油、天然气、地热、优势煤种(主焦煤、炼焦用煤、液化用煤)、煤层气;贵金属矿产金、银、铂、钯;有色金属矿产铜、铅、锌;非金属矿产玻璃用石英砂、饰面石材、水泥用大理岩、耐火材料硅线石、红柱石、陶瓷原料透辉石、透闪石、新型墙体材料陶粒页岩、陶粒用粘土及地下水、矿泉水等。
  —结合我省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勘查和成矿规律等特征,共规划出塔河金、铜等31处能源、贵金属、有色金属、非金属及地下水矿产资源鼓励勘查区(详见图3、5与附表7)。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