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黑龙江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的通知[失效]

  我省2005年主要矿产品产量、需求量及其预测详见附表5。
  (2)矿产资源可供性预测
  从我省矿产资源现状分析,未来矿产资源供需形势严峻,尤其是某些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宗矿产严重短缺的局面,不会在近期发生明显改变。
  能够满足经济发展需求的矿产:“十五”及以后较长时期内,石油和煤炭等能源矿产仍将在国家和我省矿业中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即石油、煤炭资源能够保证到2010年的需求。石墨、硅线石、沸石、颜料用黄粘土、水泥用大理岩及铅、锌等,到2010年自给有余。
  不能满足经济发展需求的矿产:铁、锰、铬、铜、铝土矿、砂金、磷矿、钾盐、硫铁矿、玻璃用石英砂、陶瓷土等是我省急缺的矿产,其探明储量严重不足,有的尚未发现。
  具有潜在优势的矿产:受采选冶等技术条件限制,尚不能开发利用,有一定的储量优势的矿产有铜、铅、锌、钨、钼、铂、钯、锇、铼等。
  二、规划的指导思想、原则与目标
  (一)规划的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中央一系列重大战略决策为指导,贯彻中央关于人口、资源、环境的基本国策,落实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搞好二次创业,实现富民强省”的战略,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开发与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努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原则。从国情、省情、矿情出发,实事求是,努力实现矿产资源开发的经济效益、资源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协调统一。建立政府宏观调控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资源优化配置新机制,实施“以矿兴省”,依托现有矿业经济基础,调整优化矿业结构,增强区域总体竞争力。进一步巩固和加强以能源矿产为主的矿业经济在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支柱产业地位,加大以有色金属为主的金属矿产勘查和特色非金属矿产开发利用的力度,促进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提高矿产资源对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
  (二)基本原则。
  1.开源与节流并举,开发与保护并重
  为促进我省矿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使耗减的矿产储量适时得到补充,加强重要成矿带及优势矿产的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工作,综合勘查,综合评价,树立当代人与后代人平等享用资源的意识,在不断挖掘优势矿产资源潜力的同时,注意节约利用资源,把节约资源放在首位。依靠科技进步和科学管理,综合开发与利用,提高采选综合回收率,提高共伴生矿产的综合利用率,加强资源保护。
  2.建立国家宏观调控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资源优化配置新机制
  在国家和省各项法律法规、规划、政策的引导下,加强国家和省急需、紧缺,市场前景广阔的矿产资源的勘查与开发,调控资源总量,优化资源利用结构和布局,实现矿产资源规划和有序管理。巩固和加强石油、煤炭及其他优势矿产在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中支柱产业的地位,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大力培育和规范矿业权市场,确立探矿权、采矿权在矿产资源要素市场中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优化配置资源。
  3.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
  以西部大开发、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加入WTO为契机,加强省内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同时鼓励国内外投资者在我省进行商业性矿产资源勘查开发。要发挥我省与俄罗斯、蒙古接壤的地缘优势,充分利用国内外资源、资金与市场,建立国外、省外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基地,搞活我省矿业市场。
  4.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资源效益与环境效益相统一
  坚持“谁投资谁受益、谁开发谁保护,谁污染谁治理、谁破坏谁恢复”的原则,综合运用法律、经济和行政手段保护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加强对矿产资源及矿山生态环境的监督管理,形成依法勘查、开发、保护和以矿业经济发展带动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局面。
  5.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区域经济发展相结合
  我省矿产资源的开发重点,要放在能带动全省经济发展的优势矿产的开发上。根据矿产资源区域分布特点,各地市县要充分发挥本地区矿产资源的优势,推进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化,从而带动地方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三)规划目标。
  1. 2005年规划目标
  (1)地质矿产调查评价与勘查得到加强。
  —完成国家下达的国土资源大调查任务,贵金属、有色金属矿产调查评价的力度得到提高,找矿实现重大突破,新发现中型以上有进一步勘查价值的普查基地8至15处(贵金属、有色金属及非金属矿产),提供一批可供进行商业性矿产资源勘查的成矿区块及矿产地。
  —地下水资源和矿山生态环境调查评价全面展开。
  —石油、天然气、优势煤种、煤层气、铜、金、铂、钯、水泥用大理岩、玻璃用石英砂等矿产的商业性勘查取得明显成效,部分矿产储采比和可供性逐年下降的局面得到改善。
  —在俄罗斯、蒙古勘查我省紧缺的富铁、锰、铜、磷及其他矿产,建设1—2处金属矿、非金属矿生产基地。
  (2)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总量得到有效调控。
  —石油由2000年开采原油5308万吨,逐渐递减到2005年开采原油4500万吨;开采天然气20亿立方米。
  —煤炭由2001年生产原煤4715.34万吨,逐渐递增到2005年生产原煤6800万吨。
  —对供大于求的石墨、颜料用黄粘土、硅线石等矿产的开采量进行有效的控制。
  —岩金、铜、水泥用大理岩、玻璃用石英砂等矿产的合理开发利用得到进一步加强。
  (3)矿业结构和布局得到调整、优化。
  —全省矿山企业由2001年底的5715个,减少到2005年4000个以下,形成以大、中型矿山为骨干,大、中、小协调发展的格局。
  —在大庆油田年生产原油减至4500万吨后,全省矿业总产值2005年达到701亿元(按1999年可比价),但与矿业有关的后续加工业产值要由255亿元提高到500亿元,矿产品加工业产值与矿业产值之比由0.36提高到0.71。能源矿产在我省国民经济中重要支柱产业的地位得到巩固和加强。
  —大庆油田“三高一失衡”的局面得到有效控制,扩大三次采油,提高采收率1至2个百分点。煤炭工业结构调整以“高效、安全、洁净、优质”为目标,煤炭洗选、液化、煤层气开发、煤炭地下气化和水煤浆等洁净煤技术得到开发和推广,洗精煤产量达到1600万吨,工业型煤产量达到500万吨。
  —加强沸石、颜料用黄粘土、石墨、硅线石等优势非金属矿产的技术开发,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以市场技术开发为导向,建成一批新的大、中型矿产资源开发基地,如石油、优势煤种、煤层气、岩金、铜、含钾岩石等,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
  —矿产品结构得到调整,高质量、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矿产品比例有明显提高。
  (4)矿产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平取得新进展。
  —乱采滥挖、破坏性开采的状况基本消除。
  —新建矿山开采规模符合本规划确定的标准。
  —对主焦煤、石墨、颜料用黄粘土、硅线石、沸石等实行强制保护性开采。
  —矿产资源的开采回采率、选矿回收率分别比1999年提高3至5个百分点;综合利用回收的矿种由5种增加到7种,煤矸石等废渣的利用水平有较大提高,金属矿山的尾砂再利用有较大进步。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