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黑龙江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的通知[失效]

  (2)重要矿产相对集中。石油、天然气集中分布在松辽盆地的大庆油田。煤炭主要分布在东部的鹤岗、双鸭山、七台河和鸡西四大煤田,占全省总储量的90%以上。砂金矿沿黑龙江流域分布,开采历史悠久,曾有“金镶边”美称。石墨、硅线石集中分布于东部的鸡西和萝北。
  (3)中小型矿多、大矿少,贫矿多、富矿少。省矿产储量表中,大、特大型矿床91处(大型煤矿共计29处),仅占探明矿产地684处的13.3%;富铜、富铁矿仅占其资源储量的5%左右。
  (4)砂金矿多、岩金矿少。截至1999年底,探明砂金矿产地108处,累计探明储量277.67吨;探明岩金矿产地16处,累计探明储量119.05吨(其中嘉荫县团结沟岩金矿探明储量66.3吨)。
  (5)共伴生矿多,单一矿少。嫩江县多宝山大型铜(钼)矿床共伴生有钼、金、银、铂、钯、锇、铱、铼、硒等,还有逊克县翠宏山铁多金属矿、铁力市二股铁多金属矿、宾县弓棚子铜锌钨矿等均为黑色金属、有色金属、贵金属、稀散元素矿产共伴生矿床。
  (6)大宗矿产短缺,探明储量不足。我省急缺的铁、铝土矿、磷矿、钾盐、硫铁矿等,探明储量不足或还未发现。
  (7)地勘工作薄弱,研究程度低,找矿潜力大。我省属掩盖一半掩盖地区,植被发育,第四系覆盖厚,1:20万和1:5万区调精度低。全国每万平方千米有26个探明储量的矿区,而我省仅15个。
  2.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和勘查概况
  黑龙江省在地域上处于内蒙—兴安和滨太平洋区域成矿构造复合部位。较系统的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和勘查始于新中国成立以后。20世纪50年代开展了松辽盆地石油地质普查和中苏合作进行的区域地质与综合考察。20世纪60年代先后开展了区域地质调查,航磁航放测量,区域化探,区域重力,区域水文地质调查及环境地质调查。20世纪80—90年代进行了黑龙江省地质志、矿产总结、水文地质志等基础性科研工作。
  我省石油、天然气、煤炭资源丰富,分布集中,且具有十分广阔的勘查远景。大庆油田经过40多年勘查,已探明各类油田28个,大型气田油环2个,天然气田(藏)19个,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55.5亿吨,居全国第1位,是世界著名的特大型油田之一。在煤炭勘查上,先后发现了鹤岗、七台河、黑宝山—木耳气等煤田。贵金属、有色金属和非金属矿产种类齐全,先后找到团结沟大型岩金矿床、多宝山大型铜(钼)矿床、老柞山大型岩金矿床、桦南大型砂金矿床、羊鼻山铁矿床、柳毛石墨矿、云山石墨矿、三道沟硅线石矿、关鸟河水泥用大理岩矿等一大批矿产地。
  我省冬季漫长,气候寒冷,第四系覆盖较厚,植被发育,属掩盖一半掩盖地区,地质矿产调查评价与勘查难度大,研究程度较低。除石油、煤炭、砂金、铁矿及部分非金属矿产以外,其他矿产的勘查程度较低。全国平均每万平方千米有26个探明储量的矿区,我省仅有15个。预测能源、有色金属及贵金属矿尚有较大的找矿潜力。
  3.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情况
  截至1999年底,全省已开发利用矿产50种,占探明矿产的65%。已利用的矿产地数为504处(不含石油、天然气、地下水;矿泉水、地热),占矿区总数的63%。有各类矿山企业总数7605个(2000年全省矿产资源管理秩序治理整顿后,矿山企业总数降为5010个),从业人员62.5万人。其中大型矿山23个,中型矿山31个,其余为小型矿山。1999年开采固体矿石总量12422万吨、原油 5450万吨、天然气22.3亿立方米,全省矿山企业实现矿产品产值701亿元(其中:石油和天然气占90%、煤炭占8%、金属非金属占2%),占全国矿业总产值的18%;与矿业有关的后续加工业产值为255亿元,矿业与后续加工业合计产值达到956亿元,占我省国内生产总值(GDP)的33%;主要矿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6062.7万美元,占全省进出口贸易总额的2.77%,其中进口2318.7万美元,出口3744万美元。
  截至2001年底,全省共开发63种矿产,占探明矿产的82%;有各类矿山企业5715个,从业人员52.2万人,矿业年产值948亿元。
  2000年全省矿产品及相关制品进出口贸易总额24003万美元,占全省进出口贸易总额的8.04%,其中进口总额为18793.9万美元,出口5209.1万美元。
  石油、天然气是黑龙江省最重要的支柱产业。截止1999年底,大庆油田已消耗石油地质储量47.7亿吨,占探明储量的85.95%;已消耗天然气地质储量253.92亿立方米,占探明储量490.62亿立方米的51.75%。已开发25个油田,占探明油田的89.29%;已开发天然气田(藏)14个,占探明天然气田(藏)的73.68%。自1976年达到5000万吨/年生产规模以来,已连续稳产高产26年,累计生产原油15.7亿吨,占全国同期石油总产量的40%以上。2000年,全省开采原油5308万吨。
  煤炭是我省重要的优势矿产。1999年,全省生产原煤6230万吨(居全国第4位),洗精煤产量为1005.1万吨。其中国有重点煤矿47处,生产原煤 3833万吨,地方国有煤矿86处,生产原煤782万吨,乡镇集体煤矿2500余处,生产原煤1615万吨。1999年外销煤炭2000万吨(主要销往吉林、辽宁等省),约占31.6%;出口约50—60万吨。由于我省煤炭资源的赋存条件所限,多为地下开采,其开采条件与国内的兖州、神府、东胜等矿区相比有较大差距。2001年,全省生产原煤4715.34万吨。
  我省铁矿资源严重不足,所探明的铁矿多为贫矿,且组分复杂、埋藏较深,开发利用的较少。如翠宏山铁矿、镜泊铁矿等,均未利用或难以利用。
  我省金矿有砂金、岩金、伴生金3种类型。由于长期开采,砂金资源几近枯竭,黑龙江流域的“金镶边”美称已不复存在,现有的几大金矿也已接近关闭。1999年生产砂金511.5千克,仅达设计能力的16%;目前尚在生产的嘉荫县团结沟、宝清一勃利县老柞山和铁力市大安河等岩金矿山生产岩金2806千克,为设计能力的109.4%,但后备资源严重不足。伴生金由于其主矿的采选技术限制,尚未开发利用。
  铜是我省的潜在优势矿产,资源丰富。截止1999年底,开发利用铜矿区4处,占探明铜矿产地的23.5%;全省铜开采量5655吨。多宝山大型铜(钼)矿,共伴生有钼、金、银、铂、钯、锇、铱、铼、硒等矿产,综合利用价值较高,要积极促进其开发利用,以缓解我省铜供需紧张的局面。
  铅锌是我省具开发潜力的矿产资源。1999年,全省铅开采量5954吨,锌开采量20503吨。
  石墨是我省的优势矿产,已开发利用矿区11处,占探明矿产地的50%。1999年全省石墨开采量11.3万吨。鸡西柳毛晶质石墨矿质量好、储量大,开采历史悠久,产品畅销国内外,是我省非金属矿出口创汇的重要基地。但是近年来,由于矿区生产管理失控以及主要进口国的干扰,我省石墨过量开采,大量未经深加工的石墨原矿出口,造成了资源浪费和经济损失。
  4.生态环境基础状况
  我省是资源大省,资源蓄积量大,品种丰富。由于生态环境问题被长期忽视,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对自然资源无限制地开发,已造成自然资源的过垦、过伐、过采(煤、石油、地下水、砂金等)、过牧,资源总量逐年下降,自然资源的优势逐步弱化,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与建国初期相比,耕地虽增加一倍,但森林覆盖率由70%多下降至42%,且质量下降,导致森林蓄养水分、防风固沙、保持水土等生态屏障作用丧失60%—70%。草地由880万公顷降至433万公顷,沙化面积已达11.7万公顷,碱地达34.6万公顷。三江湿地由 500万公顷减至200万公顷,水土流失面积由1990年的500万公顷猛增至目前的1345万公顷,导致自然灾害频发并有加剧之势。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