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中共甘肃省委、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02—2010年甘肃省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的通知

  4、鼓励人才合理流动,提高人才使用效率。在努力扩大人才增量的同时,盘活用好存量人才。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打破人才地域、部门、行业、所有制界限,鼓励和引导人才向基础产业、支柱产业、重点行业流动,向中小城市、经济欠发达地区、少数民族地区流动,使人才在流动中最大限度地发挥潜在能力。
  (十三)重点培养造就优秀学科带头人
  1、加大重点行业和领域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力度。围绕我省发展“八大支柱产业”和建设“四大基地一大省”的发展思路,采取切实措施,实施好“555”创新人才工程,继续推进“西部之光”计划。在现代农业、生物工程技术、新能源、新材料、光机电一体化、电子信息、节能与环保等高新技术产业领域,培养高层次的专业技术人才、产业化人才和优秀学科带头人。培养造就具有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能够为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决策提供咨询服务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带头人。力争到2005年,高新技术产业人才发展到1万人,到2010年,达到3.5万人的规模。各类高层次专家队伍达到3310人左右,其中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达到2076人左右,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博士生导师、省级优秀专家、重点学科带头人、重点实验室负责人和能承担重大项目的专家数量有较大的增长。
  2、建立和完善领导干部联系专家制度。各级领导干部要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结合本地区、本单位、本部门实际,把联系专家工作做深、做细、做实、做好。各级组织、人事部门要切实做好牵头抓总和协调服务工作。
  六、加强技术工人队伍建设
  (十四)努力培养适应未来发展需要的新型技工人才
  1、加强技术工人队伍建设。按照提高层次、突出特色、强化技能、服务经济的总体要求,到2005年,技术工人总数达到144.65万人,其中高级技术工人达到35.6万人,占技术工人队伍总数的24.6%;到2010年,技术工人总数达到175.9万人,其中高级技术工人达到45.4万人,占技术工人总数的25.8%。基本建立起适应甘肃国民经济发展需要的技工人才队伍。促进劳动力资源优势向人才资源优势转化。
  2、大力发展技工教育,进一步加强技工培训工作。大力发展高级技工学校和职业技术学院,探索培养技师、高级技师的方式方法,进一步发挥技工学校培养技术工人的优势。中等职业学校和职业技术学院要根据我省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对技工人才的需求,坚持为生产一线培养技术技能型和复合型人才的方向。要高度重视技工培训和再就业培训,全面推行劳动预备制度、就业准入制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积极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促进技术更新,让技术工人不断接受递进式技术培训。大中型骨干企业每年培训职工的比例要达到职工总人数的25%以上。努力改善技工、特别是高级技工的工作、生活条件,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七、加强县乡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
  (十五)加快县乡村实用人才资源开发
  1、大力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围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培养造就一支具有现代农业科技知识,具有一定专业技能和市场经济意识的农业实用型技术人才、产业化经营管理人才和销售人才队伍。实现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向种养加、产供销、农工商一体化的运行方式迈进。到2005年,农村实用人才总数达到82.2万人;到2010年,达到100万人。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