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才队伍建设面临的形势
进入新世纪,以经济实力、科技实力为主,以人才实力为核心竞争力的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我国加人世贸组织,加快了中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的进程,也使得人才竞争由远距离转化成为零距离竞争。国内各省区特别是东部发达地区对人才的竞争也非常激烈,使我省的人才队伍建设面临严峻挑战。甘肃要参与国际国内竞争,实现“十五”计划确定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保证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顺利实施,加快人才资源开发和人才队伍建设是最根本的途径。
甘肃人才队伍的现状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还不太适应。人才队伍总量不足,每万人口人才拥有427人,远远低于东部、中部省份。人才队伍存在结构性短缺,高层次的农业人才、工程技术人才、技术创新与开发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和国际化人才严重缺乏。人才的产业、行业、地域、所有制分布不够合理。人才工作的制度和机制不够健全,人才队伍整体素质不高,适应市场的能力和创新能力不强。因此,大力开发人才资源,加快人才队伍建设,不仅是一项紧迫的现实任务,也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三)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基本路线,根据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需要,着眼于甘肃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以观念更新为先导,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提高人才素质为中心,以人才机制和人才环境建设为重点,以培养、吸引和使用好人才为主线,着力建设好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技工人才和县乡村实用人才队伍,最大限度地开发人才资源,为甘肃的现代化建设和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四)基本原则
1、坚持改革创新的原则。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新理念,坚持与时俱进,推进人才资源开发和人才队伍建设的观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工作创新,将改革创新贯穿于人才队伍建设的全过程。
2、坚持人才资源开发为甘肃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西部大开发服务的原则。把人才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既要立足甘肃实际,突出实用性,又要着眼未来,具有前瞻性。努力实现人才培养与使用、供给与需求的紧密结合和动态平衡,为产业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保障。
3、坚持突出重点、讲求实效的原则。以国有大中型企业、农业生产一线、高新技术产业、重大建设工程和项目为重点,从解决突出矛盾入手,用好存量人才,挖掘潜在人才,引进紧缺人才,培养后继人才,储备未来人才,全面提高各行业各层次人才的数量和质量。
4、坚持运用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培育和完善人才市场体系,加强政策引导和政府宏观调控,逐步建立人才资源结构调整与经济结构调整相协调的动态机制。
5、坚持全面贯彻执行党的干部路线、方针和政策的原则。坚持干部队伍建设的“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的原则,既要注重人才的思想政治和道德素质的提高,又要重视人才的文化、专业素质培养,努力建设一支“靠得住、有本事、作风好”的高素质党政人才队伍。
(五)总体目标
1、总量目标。到2005年,人才队伍总数达到134万人,年均增长5%,平均每年补充约为6万人,每万人口拥有人才数达到500人,人才占社会总人口的比例达到5%左右。到2010年,人才队伍总数达到171万人,年均增长5%,平均每年补充约为7.4万人,每万人口拥有人才数达到612人,人才占社会总人口的比例达到6.1%。人才培养、选拔、使用、管理、激励和有效约束的机制基本完善;科技教育事业得到较快发展,人才待遇得到切实改善,2005年人才实际收入和社会保障达到中部地区平均水平,2010年达到全国平均水平:专业技术人才特别是急需人才的数量有较大增加,人才素质进一步提高,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初步形成人才资源有效开发、合理使用、科学管理,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和科研开发能力的人才体系,基本满足甘肃经济社会发展和实施西部大开发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