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坚持走创新之路。创新是深圳的代名词,是深圳发展的灵魂。要坚持以创新作为发展的根本动力,全面推进思想观念、体制机制、产业发展、环境建设及党建工作的创新,拓展发展空间,增强发展后劲,在新一轮发展中赢得主动,抢占先机。
13.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坚持市场化、法制化原则,在授权经营、引进战略投资者、上市公司重组、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等方面取得突破。改革完善国有资产经营管理体制,建立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和有进有退方针,加大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力度 ,加速国有资本从一般竞争性领域退出,逐步实现国有资本主要向公共基础设施、社会公益事业、社会公共福利等领域集中。推动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提高企业整体素质与竞争力。
14.创新行政管理体制。按照决策、执行、监督既适当分离制约,又高效协调运转的要求,推进行政体制改革试点,建设高效廉洁的政务环境。继续深化审批制度改革,设立政务综合服务大厅,提高政府部门尤其是窗口部门、窗口行业的办事效率、服务水平和透明度。切实落实依法行政责任制和行政过错责任追究制度,实现依法行政与高效行政的统一。全面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调整优化社会事业资源配置。合理划分市、区事权和责任,实现工作重心下移。
15.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发挥政府投资的杠杆放大作用,增大社会投资比重。扩大资本市场融资规模,广泛采用BOT、TOT、融资租赁等融资方式,筹集更多发展资金。地铁二期、高新技术产业带基础设施、轻轨、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项目,要面向社会融资,使社会民间投资成为拉动投资增长的主要力量。
16.加快文化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和组织实施“深圳市文化体制改革总体方案”。转变政府职能,从以办文化为主向以管文化为主转变,从以管理政府文化机构和设施为主向管理全社会文化转变,从以行政手段管理为主向以法律和经济手段为主转变。对文化事业单位实行分类改革,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适当资助准公益性文化事业,加快非公益性文化事业市场化步伐。积极稳妥地推进文化领域对内、对外开放,鼓励非国有经济参与文化建设。研究制定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做大做强文化产业。坚持集团化、集约化发展,完善深圳报业集团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抓紧组建深圳广电集团、发行集团和演艺集团。做好“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和“深圳国际音乐节”的筹办工作,以大型文化节庆和重大文化活动为载体,不断扩大深圳文化影响,提高我市文化产业的竞争力。
17.深化各项配套改革。围绕建立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规范发展各类行业协会和中介机构。建立完善产权交易市场,规范国有、集体产权交易。继续深化医疗、卫生、药品监督、社会保障体制改革。做好农村股份合作公司的改造和发展工作。推进住房分配货币化、公务用车改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