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全市规模软件企业实现ISO认证达标率40%,CMM二级以上认证达标企业5家以上;全市软件出口创汇额占软件总收入力争达10%以上。
二、发展软件产业的主要措施
为实现2005年我市软件产业发展目标,要组织实施软件产业化“1233”专项工程,即到2005年我市软件产业规模达到100亿;着力建设2家国家级软件园,使之成为全国重要的软件孵化基地;重点培育3大软件产品群(电力系统软件、电信系统软件、企业信息化软件);全市软件从业人员达3万人以上,并采取以下几方面措施:
(一)狠抓应用,促进软件产业快速发展
遵循“抓应用,促发展,创环境,见效益”的方针,坚持以行业应用为重点,促进我市软件产业快速发展。要充分发挥政府的带头、引导和组织作用。市政府各部门要率先垂范,带动企事业单位和全社会使用正版软件和国产软件。对使用财政性资金的软件产品和信息化系统工程实施政府采购。通过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制造业信息化、社区服务信息化等一批信息化应用工程,组织实施软件产业化示范项目。要促进服务业大力采用软件产品和服务,金融、旅游、商贸、社区服务等行业要通过采用软件产品和服务,丰富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通过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广泛应用信息技术,促进我市软件产业的快速发展。
(二)营造环境,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来宁发展
“十五”期间,进一步营造环境,认真贯彻《市政府关于鼓励在宁设立科技研发机构的若干政策意见》(宁政发[2002]278号),加大引进国内外知名软件企业来宁发展的工作力度,促进我市软件产业规模化发展。一是继续为已引进的中兴通讯、华为、摩托罗拉、用友、金蝶等知名软件企业做好服务工作,促进其规模化发展,成为我市软件产业新的增长点。二是在现已引进国内外企业的基础上,吸引和鼓励微软(中国)公司等大型软件企业在南京设立研发、生产和销售基地。三是在南京软件网站设立引进知名企业专栏,宣传我市投资环境、投资政策、软件发展政策等,为引进国内外软件企业来宁创业做好宣传、服务工作。
(三)扶优扶强,着力培育重点骨干企业及产品群
发展壮大软件企业特别是骨干软件企业和具有竞争力的软件产品,是满足国内市场需求的基础,也是开拓国际市场、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十五”期间,将继续实施“骨干软件企业”计划和“优秀软件产品”计划,抓好规模企业培育工作,做好骨干软件企业认定工作。抓住我市被认定为国家制造业信息化重点城市的契机,大力推进制造业信息化“5511”专项工程,促进我市传统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带动制造业信息化软件企业的规模化发展,“十五”末期要形成具有较大规模的软件企业群,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拳头软件产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