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上海市2003年-2005年环境保护和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意见的通知

  八、重点工业污染企业和区域环境综合整治
  按照城市总体规划和产业结构调整“十五”计划的精神,依据全市工业企业全面达标排放的要求,推进清洁生产,加快重点污染源和重点工业区环境综合整治,促进工业的环保化、清洁化和绿色化。对不符合功能区定位、不符合工业区产业规划、不符合产业区产品结构,同时又影响市民健康和生活、影响环境质量、影响城市形象的工业企业,率先实施限期治理。限期达不到标准的,依法予以关闭。
  (一)全市工业污染企业治理
  1、实施原则
  从优化城市功能布局、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出发,结合黄浦江两岸开发,苏州河综合整治等重点工程,以解决扰民问题为重点,加速重污染产业和产品结构的调整。
  2、行动目标
  (1)2003年底,居民住宅区、内环线高架以内污染严重的工业企业要全面达标排放。
  (2)2005年底,全市工业企业实现全面达标排放。
  3、主要措施
  (1)按照全面达标排放的要求,工业企业要进一步加强污染治理力度。未达标企业要通过加快技术改造,推广清洁生产,完善治理设施,提高管理水平,在规定的期限内达到国家和本市规定的排放标准。
  (2)生产技术和生产工艺落后、污染严重、达标治理无望的工业企业或生产线,要优先依靠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解决污染问题。
  (3)不符合功能区要求的工业企业,要逐步向工业区集中。
  (4)对限期不能达标排放或产品、技术、设备列入国家淘汰名录的工业企业或生产线,依法实施关闭。
  (二)吴淞工业区环境综合整治
  1、实施原则
  继续贯彻《吴淞工业区环境综合整治规划》,以宝钢为依托,集聚、优化冶金工业;结合就地资源综合利用,调整发展新型建材工业;根据市域化学工业布局,逐步调整、淘汰落后的化工企业。完善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形成完善的污水排放系统。推广清洁生产和清洁工艺,加强污染治理。
  2、行动目标
  到2005年,全面完成《吴淞工业区环境综合整治规划》确定的各项任务,使工业区用地布局合理、市政基础设施完善、产业结构合理、生产工艺优化。蕴藻浜水质明显改善,绿化覆盖率达到30%,区域内各项环境指标均达到全市工业区的平均水平。
  3、主要措施
  (1)大气环境整治方面,2003年基本完成区域集中供热和能源结构调整,实施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基本控制区域内工业粉尘、工艺废气的无组织排放;加强市政建设、建筑施工和堆场的扬尘污染控制。工业区内企业推行清洁生产。到2005年,各类大气污染物全面达标排放。
  (2)水环境整治方面,2003年,完成工业区内所有企业清浊分流和污水截流工程,启动区域污水管网建设,完成蕴藻浜驳岸码头整治工程。2005年,完成一钢、五钢公司废水就地处理就地排放工程。
  (3)继续推进产业、产品结构的调整。2003年,基本完成区域内重污染企业的关、停、并、转以及主要产业布局和产业结构的调整。2005年,基本形成以冶金、新材料、仓储运输等产业为主,相关产业配套的新格局。
  (4)继续加快绿化建设进程。2003年,工业区内绿化覆盖率达到25%。2005年,工业区内绿化覆盖率达到30%。
  (三)桃浦工业区环境综合整治
  1、实施原则
  按照发展都市型工业园区的目标,对桃浦工业区进行战略性改造,加快产业、产品结构调整,关停污染较严重的企业、生产线和产品,大力发展高科技、高附加值、高产出、清洁型产业,改善区域环境质量。
  2、行动目标
  (1)2003年,基本解决严重影响市民身心健康、群众反映强烈的恶臭污染问题;工业区内所有企业实行集中供热,废水排放全面达到接管标准,污水处理厂尾水达标后,就地排放。
  (2)2005年,建成都市型工业园区的基本框架。基本完成区内企业的产业、产品结构调整;引进和发展与城市功能和生态环境相协调的现代绿色工业;工业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0%;区域环境质量达到二类环境功能区的标准。
  3、主要措施
  (1)按照都市型工业园区的发展目标和功能区达标要求,对污染严重的企业和生产线实施限期达标治理。2003年底,排放恶臭气体的企业(生产线)达不到标准的,依法予以关闭。
  (2)进一步完善工业区配套设施。2003年,完善区域供热管网建设,全面实施集中供热。完善桃浦污水厂处理工艺和市政雨污水管网建设,区域内所有污水实行集中处理,就地达标排放。
  (3)加强区域环境整治和绿化建设。结合片林和外环线防护林带建设,建成桃浦工业区周边绿化隔离带;进一步扩大工业区内绿地面积,完善绿化养护。完成桃浦河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
  (四)吴泾工业区环境综合整治
  1、实施原则
  按照上海工业经济发展总体规划,立足于区域布局、产业产品和能源结构的调整,以烟尘、工艺废气治理为重点,鼓励清洁生产,加快淘汰落后工艺,削减特征污染因子、二氧化硫和工业烟尘等严重影响群众身体健康和环境质量的污染物排放总量,加快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区域的环境质量和生活质量。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