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扩建朱泾、青浦第二污水处理厂,新增污水处理能力5.8万立方米/天;完善练塘污水处理厂污水管网系统建设。
(3)建设亭卫排海工程,建成金山张堰污水收集系统工程和松江浦南叶榭南排工程。
(4)对黄浦江上游饮用水源采取强制性保护措施。2005年,一级水源保护区禁止船舶运输A、B类化学危险品;对取水口实施围栏保护;取消水源保护区内开放性水域网箱养鱼;完成黄浦江上游水源涵养林一期工程100平方公里林带建设。
4、深化河道环境综合治理。
(1)统筹规划,分批建设若干景观河道,同步推进两岸绿化建设,带动沿岸小城镇开发和旅游业发展。2004年,景观河道以及苏州河市区段和黄浦江限制挂桨船舶航行,2005年禁止挂桨船舶航行;太湖流域禁止挂桨船舶航行后,本市内河也全面禁止挂桨船舶行驶。
(2)深化中小河道环境综合整治。各区(县)对重点整治河道实施截污治污工程;对水葫芦、浮萍等水生生物实施标本兼治,源头控制。打捞的水葫芦、浮萍等进行无害化处理和综合利用。到2005年,中小河道水质和两岸陆域环境要有明显改善,基本实现“面洁、岸清、有绿、畅流、水净”的目标。
(3)建立河道底泥疏浚制度。结合“一环十射”航道网的建设,集中力量对中心城区和一城九镇范围内的重点整治河道和“一环十射”航运河道进行全面疏浚,并建立日常疏浚制度。郊区镇村级淤积河道普遍疏浚一次。
(4)建立水闸调度中心,充分利用现有水利设施,分片实施河道综合调水,合理调活河网水体,提高河道自净能力。
5、基本实现自来水厂和污水厂污泥无害化处置。
2003年,建成石洞口污泥处理厂,处理石洞口污水厂及中心城区污水厂所产生的污泥。2005年,建成白龙港污泥处理厂,处理白龙港、竹园污水厂产生的污泥。
2005年,完成长桥、泰和、月浦、大场、临江、凌桥和浦东居家桥等7家中心城区自来水厂的污泥处理装置建设;结合南市和杨树浦水厂改造,采用先进的制水工艺,进一步提高自来水厂的出水水质,同步完成污泥处理装置建设。
6、控制陆域和船舶污染,保护海洋环境。
(1)控制陆域污染源排放。到2005年,沿长江口、杭州湾的集中式排放口建设污水处理厂,有效削减排入长江口、杭州湾的污染负荷。建立上海海域赤潮防治工作机制,联合推进上海海洋环境保护工作。
(2)建立船舶废油、散装化学危险品、洗舱废水、船舶生活污水和垃圾的收集、储存、处理处置系统,控制海洋污染。
(3)建立海上联合执法机制。环境保护、海洋、海事、渔政渔港监督等部门按照各自分工,加强海上污染的监测、执法、监管力度,建立海上溢油、危险品泄漏等特殊情况的应急系统和信息通报制度。
7、强化监督管理
(1)严格执行污水排放标准。2005年,排入长江口、杭州湾的污水处理厂尾水要基本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排入内陆河道的污水处理厂尾水和工业废水全面达到上海市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2)优化工业废水处理技术和方案。废水排放量大的工业企业和工业区实行内部处理,就地达标排放;其余工业企业要进一步优化预处理技术,去除污水中特征污染物后纳管集中处理。
(3)建立严格、科学的监管体系。2005年,排放污染物重点单位(包括污水处理厂)全面实施污染源排放自动监测,监测数据直接传送市、区(县)环境保护部门,基本实现实时监控。同时,要进一步完善排污许可证制度,强化许可证管理。
(4)重视微生物菌剂应用的环境安全性管理,防止对环境和生态平衡可能造成的危害。
四、大气环境治理
(一)实施原则
以“西气东输”、“西电东送”为契机,全力推进本市能源结构调整,有效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以工业布局和产业结构调整为抓手,加快中心城区重点工业污染源的关停并转,全面提高中心城区的环境质量。以实施严格的新车排放标准和推行在用车I/M检测制度为手段,有效削减机动车污染的排放。以严格管理、严格执法为突破口,切实解决扬尘、油烟污染等市民关注的环境热点问题。
(二)行动目标
环境空气质量二级和优于二级的天数稳定在85%以上,力争达到90%。2005年,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主要污染物指标基本达到发达国家同类城市九十年代水平,可吸入颗粒物指标达到国内大城市先进水平。全市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削减至40万吨/年,烟尘、粉尘排放总量在2000年基础上削减10%。基本杜绝影响城市形象的烟囱、机动车冒黑烟和各类扬尘污染。机动车尾气抽检合格率达到85%以上。饮食服务业油烟污染扰民问题基本得到控制。
(三)主要措施
1、加快输配系统建设,扩大天然气供应范围,全力推进“无燃煤区”和“基本无燃煤区”建设。
2003年,完成东海平湖天然气扩建工程建设,实现东海天然气200万立方米/日供应能力。2005年,完成“西气东输”上海天然气主干网系统建设。全市天然气年耗用量达到25亿-30亿立方米。
同步实施《上海市“无燃煤区”和“基本无燃煤区”区划和实施方案》。2003年,卢湾、黄浦两区建成“无燃煤区”,全市“基本无燃煤区”面积达300平方公里;到2005年,“基本无燃煤区”面积达到400平方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