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加快推动服务贸易领域的对外开放。按照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和国家的统一部署,大力吸收外商投资商贸物流、旅游、会展、金融、保险、证券、中介服务等领域,逐步扩大教育、文化、卫生、体育、广播影视、新闻出版等领域的利用外资,促进我省服务行业总体水平的提高。
7、强化各类开发区和工业区吸收外资的功能。积极推动我省经济特区、保税区向更高、更深层次发展,推动各类开发区加快功能升级,进一步增创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的新优势,发挥集聚辐射效应。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和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要坚持发展工业为主,吸收外资为主,产品出口为主,致力于引进高新技术产业。保税区和出口加工区要充分利用世界贸易组织规则例外条款,用好特殊政策,重点发展保税仓储、物流分拨、转口贸易和加工贸易等业务,建设现代物流园区。开发区、工业区发展要从依靠政策优势向体制创新和环境优化转变,提高规划水平,完善区域功能,营造效率优势、成本优势、产业配套优势和服务优势,形成以城市为依托的智能型、生态型、有特色、高效率的产业载体。积极创新开发区、工业区经营管理体制,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试行“封闭管理、开放运营”。加强开发区的整合工作,重点扶持发展一批布局合理、开发实绩显著、发展前景较好的开发区,并在用地、信贷资金、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产业发展等方面给予必要的支持。
(三)进一步加强招商项目储备和推介工作
8、改进招商项目筛选储备工作方式。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和投资导向,特别是要按照产业链发展方向,加强招商项目储备。强化向社会公开征集项目,采取上门征集等手段,挖掘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有投资回报、能形成产业链的项目,加强对项目的评估、论证等,扩大项目源,提高项目质量。
9、建立健全项目储备库。加强分类指导,根据项目前期工作进度和深度、前期工作程序等,分别建立省级、各设区的市、各部门招商项目储备库。对纳入省级重点招商项目计划的项目,要建立项目跟踪负责制,各设区的市、各部门要予以重点推介,加强协调服务,努力做好项目前期工作。
10、强化项目推介工作。积极开展项目推介转化工作,举办全省项目成果推介会,通过政府引导、企业运作、市场化经营,建立项目成果转化运行机制,架设项目成果与投资业主的沟通桥梁,提供项目成果和投资资本结合的服务平台。
11、提高招商引资实效。以企业为招商主体,积极探索并推行直销式招商、委托招商、中介招商、代理招商和网上招商,促进“以商招商”。抓好以主导产业为中心的产业链配套招商,引进关联企业和配套服务项目。办好现有外资企业,发挥示范效应吸引外资,并积极鼓励现有外资企业增资扩股和技术改造,带动上下游产业发展,延伸产业链。改革投资促进运行机制,切实把项目业主作为招商引资的主体,充分发挥中介机构的作用。成立省、设区的市两级投资促进机构,实行政策主导、市场运作、企业化管理的市场运行模式,组建专业招商队伍。招商引资机制要逐步向市场化过渡,开辟“福建国际投资促进会”等形式的招商引资新渠道。凡有利于招商引资,经过审批,允许跨地区、跨部门组团赴境外招商。办好“9·8”中国投资贸易洽谈会和福州国际招商月等重大招商活动,建立福建国际招商网。
(四)拓宽闽台港澳合作领域
12、强化对闽台港澳的招商引资和产业合作。发挥比较优势,加强合作,优势互补,互利互惠,特别是要吸引台港澳对福建的资金技术投资。加大以电子制造业为重点的高新技术产业利用台港澳资的力度,抓住台湾地区产业转移的有利时机,加强与台湾百大企业和重点产业协会的联系,有针对性地做好重点企业、重点项目、重点客商的跟踪落实。办好现有台商投资区,加快海峡两岸农业合作实验区建设步伐。积极推动台港澳投资我省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如机电制造、石油化工、纺织服装、玩具、鞋帽等,增强这些行业对产业资本的吸引力,壮大特色产业链。吸引台港澳商在福建建立生产基地和制造中心,尤其是对产业关联度高的重大台资项目,要积极营造我省局部产业配套优势和区域环境优势,鼓励省内企业积极为其配套,不断扩大投资规模,并以此带动日本、韩国等相关企业来闽投资。
13、加强闽台港澳的物流合作。充分发挥厦门、福州保税区、出口加工区的作用,发展仓储和物流业。大力吸引一批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在保税区内落户,为我省公司提供报关、报检、仓储和配送等服务。尽快制订与现代物流业有关的法规和政策,选择有实力的企业实现码头、仓储、报关、运输等企业的资产重组,形成物流龙头企业。加强与台港澳合作,引进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利用我省的保税区、出口加工区的基础条件,引导台港澳物流企业来闽从事经营活动,营造物流中心,共同发展壮大物流业。
14、加强闽台港澳旅游文化合作。进一步建立健全闽台港澳旅游和文化合作交流机制,加大宣传介绍福建的景点和旅游路线的力度,推出旅游投资项目,扩大旅游合作领域。利用客家文化、妈祖文化、古田陈靖姑文化和闽南文化等民俗风情和闽台渊源关系,积极推进闽台港澳文化交流。发展闽台港澳联线游行程,着力做大做强“妈祖文化旅游”品牌,推出“福建——澳门海上丝绸之路”等新的旅游项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