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中共福建省委、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构建我省三条战略通道的若干意见

  (三)加大省际产业分工协作力度,做好省际产业联接工作
  7、加强与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各省区产业合作。发挥我省地处沿海地区中段能够承南启北的优势,强化抓机遇意识,充分利用邻近上海、毗邻珠江三角洲的区位,吸引内外资来闽投资创业,以居中的位置兼顾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的客户。发挥中段优势,既要主动接受两地经济辐射和产业转移,吸纳福建所需产业人才以及资金,也要通过与长江流域各省区、华南各省区的产业合作,加大福建对周边省份的吸引,并带动与中西部省份的产业合作。通过加快我省发展步伐,大力促进我省与两大地区的联动和融合,推动经济要素加快流动和配置,在促进东部连片大发展的同时大力提高我省的经济实力。
  8、加强与省际周边区域的产业经贸合作。山区周边市县与邻省周边市县有着长期的经贸合作,资源、资金、技术具有广泛的互补性,要继续加强双边经贸往来和产业合作,特别是具有资源互补性的,如竹木制品深加工、种养加工、资源开发等,进一步密切资金、技术、贸易的合作关系,形成产业链。主动帮助周边地区在福建投资兴办的实业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困难,鼓励扩大生产规模,壮大经济实力。同时与毗邻省区开展边贸双向交流,重点在诏安、福鼎、宁化、武平、浦城5个省级边界经济贸易开发试验区建设以地方特色产品为主的边贸市场,使省内商品向省外辐射,并通过边贸市场引进省外资金、技术,发展跨省区经贸合作。
  9、加强与西部地区产业合作。积极参与西部大开发,在资源开发、特色产业、基础产业等方面加强合作,并结合地区间产业结构调整,把我省资源型、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步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或拓展,鼓励更多的三资、乡镇、民营企业家到西部地区投资办厂。
  10、积极推动国内企事业和个人来闽投资办企业、设立办事处和研发机构。在土地、资金等方面提供与沿海先进省份同等的优惠条件,大力推动符合我省产业发展导向特别是中长期发展规划的企业来闽投资创业,鼓励投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应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鼓励投资发展现代农业和现代制造业,鼓励投资发展金融保险、旅游会展、环境保护、生物医药、中介、物流等现代服务业,推动内地资金投资我省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研究制定相应优惠政策吸引经国务院确定的国家级大企业(集团)、中央部委确定的大企业(集团)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的大企业(集团)来我省设立管理中心、研发中心、营销中心、结算中心等机构。
  11、积极为来闽投资企业创造良好创业环境。努力创造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对来闽投资企业,实行与本省以及外商投资企业同等待遇,特别是要鼓励高新技术项目、大型基础设施项目和大型产业化项目来闽投资。来闽投资企业,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我省传统产业、投资发展现代制造业、环保产业和都市型工业,可申请技改贴息支持;参与国有企业改组改造,可申请省结构调整资金支持;兴办农产品加工、产加销企业,符合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条件的,享受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优惠政策。鼓励国内企业和个人与我省农业科研机构、农技推广部门开展协作,允许参与畜禽良种、农作物优良品种尤其是优质稻品种的选育攻关,积极创造条件加快引进新品种、新技术的审定。在闽设立的研发机构可向省有关部门申报省科技计划,争取科技经费支持。
  (四)积极开拓省外市场,拓展我省发展空间
  12、扩大闽货省际输出渠道。建立闽货分销物流中心,努力提高闽货在省外市场占有率。把组建大集团和创名牌结合起来,凭借大企业经济实力,促进名牌产品系列化。充分利用营销协会等中介组织,构建为企业开拓省外市场服务的商务信息网,大力加强宣传和营销工作,扩大闽货产品的形象宣传,建立健全营销机构,配备与培训营销人员。抓紧市场调查研究,制订实施与企业发展战略相配套的营销策略,扩大分销、促销,完善售后服务。在省外举办闽货博览会、展销会、订货会,千方百计扩大闽货销路。扶持一批国内市场占有率高、潜力大的名优产品及大宗物品开拓国内市场。
  13、积极开拓中西部市场。以市场为导向、互惠互利、优势互补为原则,鼓励双方企业积极开展双边经贸合作。发挥我省民营企业适应市场、有品牌、有资金、敢拼搏的优势,在服装、鞋帽、建材、食品、商贸等方面与中西部联手开拓市场,实现双赢。
  14、大力开拓国内旅游市场。在巩固省内客源市场基础上,着力开拓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等经济发达地区客源,并积极创造条件北扩西进,拓展国内新的客源市场。加强旅游区域合作,构建旅游产业链:以武夷山为中心的闽北旅游区应大力拓展与江西、安徽、上海、浙江等省份著名景区间的合作;以厦门和泉州为龙头的闽南旅游区应加强同粤港澳台之间的合作;闽西客家文化旅游区应开展同广东省的合作;湄洲岛国家旅游度假区应加强对台旅游合作,密切与省内旅游区的联系;闽东旅游区应加强同浙江、江苏、上海等省市的合作,构建福建与全国旅游景区之间的协作网络。
  15、努力拓宽省际文化交流通道。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弘扬我省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开展各具特色的文化活动,努力挖掘和打造我省的文化品牌,如以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和朱熹文化为主要内容的武夷文化、充满民俗风情的畲族文化、内涵丰富的海上丝绸之路文化、素有国石之称的寿山石文化和我省瑰宝漆艺文化等,争取在省内外举办福建文化周,举办南音文化节、闽东畲族风情文化节、寿山石文化艺术节、惠安石文化节等,组织国际客家学研讨会、闽西族谱展等活动,进一步深化文化品牌的思想内涵,争取在2005年形成一个或几个在全国有较大影响的区域性文化中心城市、中心地区,努力构筑我省的文化高地,拓宽我省文化产业发展空间,发挥辐射和集聚功能。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