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继续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
深化国有企业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国有企业改革依然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2003年重点是推进企业进行规范的股份制改造,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转换经营机制。根据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任务和方向,抓紧制定法律法规,依法规范,自上而下,稳步推进,建立和健全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和机制。
全面推进农村税费改革试点。这项改革对促进经济发展,规范税费关系和财经秩序,从机制上、源头上防治腐败具有重要作用。
稳步实行金融体制改革。加快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对农村信用社改革的总体要求是,明晰产权关系,强化约束机制,增强服务功能,国家适当扶持,地方政府负责。进一步把农村信用社办成金融支持“三农”的主力军。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按照精简、统一、效能和依法行政的原则,实行政企分开,转变政府职能,完善政府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减少和规范政府行政审批。
五、进一步扩大对内、对外开放,积极拓展对外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
推进出口市场、出口商品和贸易方式多元化,大力拓展国际市场,巩固发展传统市场,积极开拓新型市场。坚持以质取胜,提高出口商品质量和技术含量,增强国际竞争力,保持进出口贸易的持续稳定发展,实现增长10%的预期目标。调整和优化出口商品结构,稳定棉花、番茄酱、棉布、棉纱等大宗产品出口规模,扩大家具、机电、果酱等特色优势产品出口。依托地缘优势,努力发展与中亚、俄罗斯及西亚的经贸合作与交流,做大做强地边贸易。加大对出口大户、重点企业政策扶持、协调服务力度,鼓励各种所有制企业开展外经贸业务。支持食品、轻工、建材、服务行业到境外投资建厂和石油企业参与周边国家油气资源开发,带动原材料和设备出口。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树立大协作观念,拓展协作领域,重点瞄准国内外强势企业,引进一批带动度大的合作项目。办好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边境经济合作区。加快设立霍尔果斯保税区、乌鲁木齐出口加工区各项准备工作。办好第12届乌洽会,使其逐步成为中亚地区最具影响力的国际经贸盛会。做好签约合同的跟踪落实工作,努力提高合同履约率。
大力发展旅游业,进一步拓展国内外客源市场。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利用好国债资金,加快重点旅游景点建设。吸引外省区及社会资金参与旅游设施建设,改善旅游基础设施条件,提升旅游业。加强对名胜古迹、自然景观、旅游景点的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加大宣传促销力度,不断提高新疆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办好新疆风情万里行旅游。
六、大力做好增收节支工作,确保完成全年财政预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