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传染病流行期间,尽量避免全校性的集体活动。
公共场所预防控制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工作指引
本指引适用于:办公楼、写字楼、宾馆、饭店、旅店、招待所、咖啡馆、酒吧、茶座、影剧院、录像厅、舞厅、音乐厅、商场、候诊室、候车(船、机)室
一、自然通风
(一)首选自然通风保证室内空气卫生质量;
(二)尽可能打开门窗,保持室内良好通风状态。
二、机械通风
(一)所有通风设备保持正常运转,新风房设置清洁区,新风房、过滤网和送风排风管道保持清洁;
(二)在不需要调节空气温度、湿度的情况下,全面使用新风输入,关闭回风通道;
(三)在需要调节空气温度、湿度的情况下,保证充足的新风输入,尽可能减少回风量;
(四)调节好各局部场所的新风分配量,保证各局部场所均有新风输送;
(五)所有排风要直接排到室外;
(六)中央空调的排风系统应使用专门的排风管道,不采用天花夹层作为排风通道。
三、空气消毒
(一)营业时间可采取物理方法对空气消毒,如在风机房、回风滤网处安装高强度紫外线灯,或在营业场所使用紫外线空气消毒器;
(二)非营业时间可采取化学或物理方法进行空气消毒,如使用过氧乙酸熏蒸、臭氧发生器等。
四、环境卫生
(一)按有关规定控制客流量;
(二)保持室内外环境卫生清洁;
(三)不饲养禽畜;
(四)垃圾要及时清运,肉菜市场、餐馆的垃圾要加盖密闭,日产日清。
五、食品卫生
(一)进餐场所应提供洗手设施;
(二)多人共同进餐时提倡分餐或提供公用筷子和公用匙羹。
六、从业人员卫生
(一)勤洗手,保持个人卫生;
(二)建立每日健康检查制度,一旦发现职工有发热、咳嗽等症状,要及时到医院检查治疗;
(三)凡经医院诊断为疑似非典型肺炎的,暂停上班,隔离治疗;
(四)与非典型肺炎病人密切接触者,在家留观一周,如无发热、咳嗽等症状的,可恢复上班。
(五)一旦发现疑似非典型肺炎病人,立即向当地疾控中心(防疫站)报告;
(六)发生非典型肺炎的单位,请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指导进行终末消毒。
农村地区预防控制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指引
一、注意个人卫生与防护: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饭前便后、劳动后、打喷嚏和咳嗽后一定要彻底洗手,一回家马上洗手,尽量避免用手触摸眼睛、鼻子和口,必要时应先洗净双手;不与别人共用餐具、毛巾等盥洗用具,勤洗澡换衣,不随地吐痰,均衡饮食、充分休息、防止过度疲劳,不到医院探视发热病人。户外田间劳作要防受凉、雨淋、中暑,以防诱发非典型肺炎。尽量避免到非典型肺炎疫区和人群密集场所。
二、搞好家庭清洁与卫生:每天搞好居室内外环境清洁卫生,防止垃圾堆积,始终保持居室通风换气,进食时应用公匙公筷,勤洗晒被褥,与禽畜舍保持距离。
三、管好人和禽畜粪便:要对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防止粪便外流污染周围环境。
四、及时就诊: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立即到医院就诊,病人和家人都戴上口罩,听从医生指引,切莫讳疾忌医,越早看病越快康复。
五、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治疗:医院要设立发热病人专门诊室和输液留观区域,对发热病人进行血常规和胸部透视检查。乡村医务人员要掌握非典型肺炎诊治技术,提高警惕,发现可疑非典型肺炎病人立即报告当地疾病防制机构,并及时规范治疗病人。
六、加强宣传教育:基层干部和医务人员要进村入户,对广大农村群众进行非典型肺炎预防知识的宣传,并利用广播、电视和散发宣传资料等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同时在乡村学校开设非典型肺炎知识宣传课,使村民和学生对该病有所了解,不要与普通感冒混淆,让村民知道该病可防可治,消除恐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