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嗽口液:用10ml洗液嗽口。
(4)尸检标本:取肺、肝、肾、心、淋巴结、血凝块等组织2厘米×2厘米大小,置于10螺口试管中。每种组织需要5—10管。
2.标本保存上送
标本采集后应立即冷冻保存,如未能及时接种应置-70℃或以下保存。常用的样品运输液为:pH7.4—7.6的Hank′s,Eagle′s或水解乳蛋白液。
为防止细菌和真菌生长,在采样液中需加入青、链霉素,终浓度为每毫升1000单位青霉素和100μg的链霉素,(也可用庆大霉素,其终浓度为每毫升1mg,)同时加制霉菌素,终浓度为每毫升4μg。
二、细菌培养标本的采集与运送
1.采集
细菌培养标本最好在抗感染治疗之前采集,可采集咽拭子或痰液。
(1.)咽拭子:用无菌湿棉签擦拭双侧咽扁桃体及咽后壁,再将棉签放入无菌试管中。
(2)痰液:让病人直接将痰液咳入无菌平皿中。
2.保存运送
做细菌分离培养的样本密封好常温下2小时内送检。
三、血清标本采集与运送
1.采集
须采集病例的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
(1)尽早采集急性期血样,最迟不晚于发病后7天。恢复期血样则在发病后2—4周采集。
(2)无菌采集5ml血液标本,分离血清,冷冻。
(3)详细登记有关病例的姓名、性别、年龄等基本信息,发病日期、采样日期等。
2.运送保管
(1)血清标本应带冰在24小时内运送至实验室。应分装多管冷冻保存。
(2)标本至实验室后,病毒分离标本应尽快进行接种分离,48小时内能进行接种的可置于4℃保存,如未能接种应置-70℃或以下保存。
(3)血清标本可在4℃存放一周,长期保存置-20℃或以下。
四、实验室安全指南
样本检验采取就地检验的原则,当地医院能开展的项目在当地检测,同时将血清样本和咽拭子等相关样本送当地疾控中心检验。
病原分离检测必须在Ⅱ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内,严格按照无菌操作和生物安全防护原则进行。
附件7: 病人住所及公共场所的消毒(试行)
1.对住过病人的房间应及时进行空气消毒和物体表面的消毒。可用15%过氧乙酸7ml(1g/立方米)熏蒸2小时,或用2%过氧乙酸按8ml/立方米气溶胶喷雾消毒1小时。消毒结束后进行通风换气。
2.对住过病人的楼层走道的墙壁、地面和所有公用电梯、楼梯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溶液按100ml/平方米喷雾2遍,作用30分钟后对易腐蚀、褪色的部位可用清水清洗或擦拭。
3.对病人使用过的会议室、娱乐室及大厅、走道等场所应尽可能长时间地开窗通风换气。必要时可用过氧乙酸进行空气和物体表面消毒(方法同房间)。
4. 对可能受污染的床上用品、毛巾可用250mg/L—500mg/L含氯消毒剂溶液浸泡30分钟。对家具、日常用品等物体的表面可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溶液擦拭消毒。30分钟后用清水清洗或擦拭。
5.流行区流行期间,公共场所应尽可能的通风换气。应确保公共场所的空调系统安全送气,防止爆发流行。可对整个供气设备和送气管路用500—1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溶液擦拭消毒。
附件8: 各种污染对象的常用消毒方法(试行)
1.地面、墙壁、门窗:用0.2%—0.5%过氧乙酸溶液或500mg/L—1000mg/L二溴海因溶液或 1000mg/L—2000mg/L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喷雾。泥土墙吸液量为150ml/平方米—300ml/平方米,水泥墙、木板墙、石灰墙为100ml/平方米。对上述各种墙壁的喷洒消毒剂溶液不宜超过其吸液量。地面消毒先由外向内喷雾一次,喷药量为200ml/平方米—300ml/平方米,待室内消毒完毕后,再由内向外重复喷雾一次。以上消毒处理,作用时间应不少于60min。
2.空气:房屋经密闭后,每立方米用15%过氧乙酸溶液7ml(1g/立方米),放置瓷或玻璃器皿中加热蒸发,薰蒸2h,即可开门窗通风。或以2%过氧乙酸溶液(8ml/立方米)气溶胶喷雾消毒,作用30min—60min。
3.衣服、被褥:耐热、耐湿的纺织品可煮沸消毒30min,或用流通蒸气消毒30min,或用250mg/ L—500mg/L有效氯的含氯消毒剂浸泡30min;不耐热的毛衣、毛毯、被褥、化纤尼龙制品等,可采取过氧乙酸薰蒸消毒。薰蒸消毒时,将欲消毒衣物悬挂室内(勿堆集一处),密闭门窗,糊好缝隙,每立方米用15%过氧乙酸7ml(1g/立方米),放置瓷或玻璃容器中,加热薰蒸1h—2h,或将被消毒物品置环氧乙烷消毒柜中,在温度为54℃,相对湿度为80%条件下,用环氧乙烷气体(800mg/L)消毒4h—6h;或用高压灭菌蒸汽进行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