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可疑接触者。可疑接触者是指曾与密切接触者有接触史的人。
附件:1.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临床诊断标准(试行)
2.非典型肺炎病例或疑似病例的推荐治疗方案和出院诊断参考标准(试行)
3.医院消毒隔离工作指南(试行)
4.非典型肺炎病例流行病学调查提纲(试行)
5.非典型肺炎病例或疑似病例报告登记一览表(试行)
6.非典型肺炎病例实验室检测标本采集技术指南(试行)
7.病人住所及公共场所的消毒(试行)
8.各种污染对象的常用消毒方法(试行)
9.社区综合性预防措施(试行)
附件1: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临床诊断标准(试行)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为一种目前病因尚不明确、传染性强的呼吸系统疾病,目前在国内部分地区有病例发生。世界卫生组织(WHO)将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称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
1.流行病学史
1.1 与发病者有密切接触史,或属受传染的群体发病者之一,或有明确传染他人的证据;
1.2 发病前2周内曾到过或居住于报告有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并出现继发感染病人的城市。
2.症状与体征
起病急,以发热为首发症状,体温一般>38℃,偶有畏寒;可伴有头痛、关节酸痛、肌肉酸痛、乏力、腹泻;常无上呼吸道卡他症状;可有咳嗽,多为干咳、少痰,偶有血丝痰;可有胸闷,严重者出现呼吸加速,气促,或明显呼吸窘迫。肺部体征不明显,部分病人可闻少许湿罗音,或有肺实变体征。
3.实验室检查
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一般不升高,或降低;常有淋巴细胞计数减少。
4.胸部X线检查
肺部有不同程度的片状、斑片状浸润性阴影或呈网状改变,部分病人进展迅速,呈大片状阴影;常为双侧改变,阴影吸收消散较慢。肺部阴影与症状体征可不一致。若检查结果阴性,1—2天后应予复查。
5.抗菌药物治疗无明显效果。
疑似诊断标准:符合上述1+2+3条或2+3+4条。
临床诊断标准:符合上述1.1+2+4条及以上,或1.2+2+3+4或1.2+2+4+5条。
鉴别诊断:临床上要注意排除上感、流感、细菌性或真菌性肺炎、艾滋病合并肺部感染、军团病、肺结核、流行性出血热、肺部肿瘤、非感染性间质性疾病、肺水肿、肺不张、肺栓塞、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症、肺血管炎等临床表现类似的呼吸系统疾患。
附件2: 非典型肺炎病例或疑似病例的推荐治疗方案
和出院诊断参考标准(试行)
一、推荐治疗方案
(一)一般性治疗:休息,适当补充液体及维生素,避免用力和剧烈咳嗽。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多数病人在发病后14天内都可能属于进展期)。定期复查胸片(早期复查间隔时间不超过3天)、心、肝、肾功能等。每天检测体表血氧饱和度。
(二)对症治疗:
1.有发热超过38.5℃者,全身酸痛明显者,可使用解热镇痛药。高热者给予冰敷、酒精擦浴等物理降温措施。
2.咳嗽、咳痰者给予镇咳、祛痰药。
3.有心、肝、肾等器官功能损害,应该作相应的处理。
4.气促明显、轻度低氧血症者应早给予持续鼻导管吸氧。
儿童忌用阿司匹林,因该药有可能引起Reye综合征。
(三)治疗上早期选用大环内脂类、氟喹诺酮类、β-内酰胺类、四环素类等,如果痰培养或临床上提示有耐药球菌感染,可选用(去甲)万古霉素等。
(四)糖皮质激素的应用:建议应用激素的指征为:①有严重中毒症状;②达到重症病例标准者。应有规律使用,具体剂量根据病情来调整。儿童慎用。
(五)可选用中药辅助治疗,治疗原则为:温病,卫、气、营血和三焦辨证论治。
(六)可选用抗病毒药物。
(七)可选用增强免疫功能的药物。